今年5月,展锐首次跻身中国智能手机SoC芯片出货量五强。

近期市场消息显示,展锐电子消费终端集成主芯片国内攻势既未见衰减,在海外也凸显了令人无法忽视的锋芒。

华尔街见闻了解到,搭载展锐SoC 4G芯片的realme“C系列”智能手机,海外出货量已近千万台。另据供应链消息,搭载展锐唐古拉T610芯片(4G)的荣耀Play 5T,于今年35周国内千元机市场周销量榜单上排名第二。

展锐手机芯片原不甚受主流智能手机商重视。比如此前展锐手机的主要合作方海信,国内知名度较低。但自CEO楚庆独立掌舵展锐以来,展锐手机主芯片突获大厂认可,其于今年成功拓展与荣耀的合作更广受关注。

在智能手机SoC芯片的技术方向层面,与竞对高通、联发科和苹果更为侧重5G技术不同,展锐倾向“5G+4G”并重策略。

“realme 新款C系列手机出货量突破了千万级。”一位供应链人士告诉华尔街见闻,“(该系列的智能)手机用了展锐T610芯片(4G)。”

realme是全球智能手机玩家中用时最短,就实现全球销量突破亿级的智能手机品牌商。9月22日,供应链人士告诉华尔街见闻,今年二季度,realme出货量达到1500万台,已晋级全球第六、中国第四大智能手机商。

据Strategy Analytics于8月初的统计数据显示,不同手机品牌达到亿级销量,三星花6年,华为用5年,苹果近4年,发展最快的小米也耗时约3.5年,而realme则仅3年即破亿,刷新业界纪录。

realme C系列于2018年9月在印度推出,只在海外销售,国内市场无该系列产品。

realme C系列手机出货量破千万级,这条消息的核心信息点有两个:

首先,展锐T610(4G)在供应荣耀之外,也获得了“销量最快破亿”手机商realme的订单;其次,展锐4G芯片搭载在一款发布不到3个月时间的手机上,在海外市场的出货量已超过1000万颗。

此后来自供应链和realme的信息进一步显示,realme C系列手机约在7月上市,范围包括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印度、印尼、泰国和俄罗斯等国家。

若以于7月初上市至今推算,不到3个月,新款C系列手机出货量突破千万,表现算不算好?

这可以小米著名爆款神机Redmi Note 8系列做参照。

2019年8月29日,小米集团合伙人、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国际部总裁和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发布Redmi Note 8系列新品手机(4G)。据卢伟冰后来透露的消息称,该系列手机在3个月内,全球销量突破千万。

realme不到3个月,全球(不包括中国)销量突破千万,Redmi Note 8系列3个月内,全球(包括中国)销量破千万。

这相当后者的销售区域比前者少了中国,而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内两者出货量规模却大致趋同,可见realme C系列的受欢迎程度,超过了有爆款神机之称的Redmi Note 8系列。

如此广受欢迎,除了得益于自2020年至今市场爆发力强劲的realme优异的产品竞争力,也与展锐4G芯片的性能分不开。

因为除了相对来说属于新手的智能手机玩家realme,于2013年就参与智能手机市场角逐并长期占据C位的智能手机商荣耀,也于2021年成为展锐SoC 4G芯片的客户。

另一位供应链人士告诉华尔街见闻,荣耀Play 5T(4G)于今年第35周(8月23日-8月29日)在国内千元机市场销量排名达到第二,以约5.8万台的出货量成为仅次于realme V11(5G)的机型,其销量超越了Redmi Note 9(5G)。

作为了Redmi Note 8(4G)系列的下一代,Redmi Note 9(5G)系列也堪称爆款,于2020年11月26日发布,上市13天后销量突破100万台。

荣耀官网商城信息显示,荣耀Play 5T(4G)搭载了展锐4G T610芯片。

从市场表现看,今年展锐智能手机主芯片出货量提速很快。

8月,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机市场,展锐Q2/21占有率达8.4%。

2018-019年,展锐在counterpoint 的统计中,还被归为”others”,但在被单独统计的2020年达到了4%,2021年第二季度进一步增长至8.4%。

今年2月,华尔街见闻了解到展锐4G芯片与荣耀的合作落地消息。后据华尔街见闻从业内了解,这被视作楚庆独立执掌展锐帅旗后推动内部治理的重大成果。

华尔街见闻从业内了解到,楚庆加入展锐后曾做过一份展锐内部所存重大问题的剖析和对策报告,对当时展锐内部管理问题做过相当深入和精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盘点楚庆加入展锐和独掌帅印后的重大成果,华尔街见闻注意到有两件事颇具代表性。

其一,2020年2月26日,展锐推出唐古拉T770 5G SoC移动平台,采用台积电6nm EUV工艺。这是展锐当下消费级终端5G移动芯片技术水平最高的代表作。

虽然展锐的5G芯片性能尚不能与业界主流旗舰级5G芯片(如高通骁龙888+、联发科天玑1200、苹果A15和海思麒麟9000)媲美,但其T7510(现改名唐古拉T740)已于2020年5月商用,将展锐5G与业界的主流代际差距缩短到约半年,此前的代差时间曾达到惊人的10年(展锐于2019年才全面开售4G全网通芯片)。

其二,即于今年2月(或更早)达成与荣耀在4G芯片上的供应合作协议。就展锐集成移动芯片技术的市场实际作用而言,与荣耀的合作意义,甚至超过了唐古拉T770的发布。

“荣耀对芯片性能的苛刻调试要求,极大提高了展锐芯片的设计能力。”一位芯片技术工程师对华尔街见闻说,“原本展锐的芯片客户囿于自身能力,于展锐芯片设计能力提升较为有限。但现在有荣耀‘压迫’和认可,展锐芯片设计能力才真正上道。”

虽然尚不清楚realme何时成为和荣耀于展锐而言类似的角色,但今年7月发布的realme C系列在全球的热销,足可印证上述芯片技术工程师的观点。

当前阶段,展锐采用了与其竞对如高通、联发科等“All in 5G”不同的市场策略。展锐执行副总裁、消费电子事业部总经理周晨,在最近由展锐举办的“UP·2021展锐线上生态峰会”上,对外透露称展锐将采取“5G+4G”并重策略。

尽管5G移动芯片已成为市场绝对主角,但4G移动芯片仍未呈败相。2019-2020年,4G手机全球销量仍超过5G手机。

有消息称,4G移动芯片价格正持续上涨。自今年三季度以来,MOV(小米、OPPO和vivo)均持续加大了4G智能手机的芯片采购量,目的是在新兴市场(不包括中国)占据竞争优势。

5G技术在消费级市场缺乏深度应用的窘境,正在拖累这项新技术的市场渗透速度。如今,这种困境也让手机厂商开始重新审视4G芯片在其业务结构中的地位。

由于5G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越来越多的手机商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低价5G手机,这部分消解了5G手机相对于4G手机具有的利润优势。

国内主流手机商MOV均偏爱的印度市场,据Counterpoint报告透露,在过去12个月内,印度入门级5G手机均价已下调40%。

有媒体报道称,预计2021年下半年,联发科、联咏、矽创、昇佳和通嘉4G智能手机订单利润将超过5G智能手机。

这种市场特征,对于5G芯片技术水平和业内最强选手相比,显得相对较弱的展锐,就利润层面而言,未必不能一战。

对于展锐电子消费产品的技术侧重,据周晨说,其将坚持4G产品创新,“我们认为在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消费电子市场仍然是一个5G和4G需求海量并存的局面。”

周晨表示,“5G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科技革命之一,但考虑到全球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意味着建设和铺开(5G)需要一定的时间。从业务角度看,始终需要一张覆盖全球的基础网络,即GMS 4G网络。很长一段时间内,4G网络将持续作为重要基础数据网络存在。因此,展锐消费电子决定采取‘5G+4G’并重的策略。”

在这项策略的指引下,展锐于9月9日推出新一代八核架构的4G芯片平台T616和T606。两款4G新品芯片均采用12nm工艺制程,GPU和CPU架构完全一样,区别在于CPU主频不同,T616性能相对更强。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此前的计划,将于今年上市的、搭载展锐唐古拉T770 5G SoC移动芯片的智能移动终端,目前已进入量产调试阶段。周晨说,“这意味着很快可以在市场上看到。”

正在调试的搭载唐古拉T770芯片的智能手机,安兔兔跑分超过40万分。这个表现,介于高通骁龙768G原型机的36万分跑分和正式量产上市后的45万分跑分之间。

因此,差不多可以认为,唐古拉T770的技术水平,约等于高通骁龙768G,处于5G消费移动终端的中端水平。

高通骁龙768G,于2020年5月11日发布,属于骁龙765G升级版,对标海思麒麟820但性能有所不如。骁龙768G定位中端消费级集成式移动芯片,制程采用三星7nm EUV工艺,与唐古拉T770一样集成5G基带。

周晨说搭载唐古拉T770芯片的终端跑分超过40万分,“代表着(唐古拉T770)平台达到主流中高端手机的性能。”

这个观点是否符合事实?

没有对比,就没有说服力。可以再看个参照物:搭载海思麒麟980芯片的原型机,安兔兔跑分接近40万分(39.75万分),而搭载海思麒麟820芯片的原型机安兔兔跑分为37万分。

麒麟980芯片于2018年8月31日发布,是全球首款采用台积电7nm工艺制造的商用手机SoC芯片。

作为三年前华为发布的旗舰级4G集成芯片,麒麟980即使在今天,仍拥有众多拥趸,甚至被称为最近三年口碑最好的麒麟芯片。华为成为全球无可争议的顶级手机商,麒麟980为此曾立下汗马功劳,因此该款芯片堪称神一样的存在。

能比麒麟980安兔兔跑分还有所超出,说明周晨并未夸张唐古拉T770的技术性能。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