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阅读更多请登陆www.awtmt.com或华尔街见闻APP。

10月19日,地处杭州西湖区南部的云栖小镇,迎来一年中的沸腾时刻。

在云栖大会还被称为阿里云开发者大会的年代,杭州云栖小镇每年都会搭起临时展台。但如今情况不同了,四万平米的展区、超100场分论坛,近千场科技演讲。

不变的是,它一直是观察阿里巴巴科技决心的重要窗口。

2017年,达摩院在云栖大会上首度亮相,阿里云智能总裁、达摩院院长张建锋发出“英雄帖”,希望将达摩院打造成一个面向全球的人才高地和技术高地。

就在同一天,阿里云推出了神龙架构,全球首次将虚拟化的损耗降为0,成为云计算“软硬一体”技术方向的重要一役。一个月后,大洋彼岸的云计算巨头亚马逊AWS才发布了类似的硬件虚拟化技术Nitro。如今这个技术有了更时髦的名字:DPU。

不是闹着玩的。次年,半导体公司平头哥在云栖大会上成立,很快便推出高性能AI芯片含光800。投入云计算已十年的阿里云也终于在这一年成为“全球三朵云”之一,3A格局维持至今。

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张勇在去年的投资者大会上提出过一个词,“履带式创新”。在阿里内部,它被解释为:为今天工作,为明天投资,为后天孵化。

环环相扣的履带式战略正在显露奇效。今年云栖,阿里云对外发布自研CPU芯片倚天,实现了向上构建新的软件生态、向下定义硬件的“双向生长”。

“经过12年的轮回,云栖大会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张勇在云栖主论坛的结尾时总结。考虑到履带式战略的特性,新起点意味着新一波的投入早已开始。

2009年2月的一天,在北京上地汇众大厦一间快要废弃的办公室里,一群年轻人敲下了阿里云计算系统“飞天”的第一行代码。

那是阿里巴巴大规模投入自主研发云计算技术的开始。2007年前后,由于业务高速扩张,阿里在IT上的投入成本越来越高,一度被称为国外IT厂商在中国的标杆客户。一年里,付给IBM、Oracle、EMC等厂商的费用高达几千万美元。

12年前,人们还无法预见,这行代码不断迭代,最终演变成为阿里云最核心的产品——飞天。云计算也成为互联网时代IT基础设施最重要的改造者。

在当时,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在阿里云启动飞天自主研发一年后的中国IT领袖峰会上,国内互联网巨头的掌舵者曾对云计算有过一场激辩,很多大佬并不看好云计算。

“新瓶装旧酒”是当时最著名的论断。但如今,随着对计算、存储、网络技术的持续突破,云计算已不再是简单的分布式技术,不再是取代大型机、小型机那么简单。

张建锋在今年云栖大会上提出了一个观点:云计算与各类新型技术融合,从一个狭义的IT组成部分,到今天IT已经变成云的一部分。

这背后,云计算首先突破了云操作系统“飞天”这样的核心技术,让管理上百万台服务器成为可能。而后,“盘古”存储系统创新性的进行了存算分离,将所有硬盘资源池化,提升数据可靠性。

更进一步,云向下定义硬件。开头提到的“神龙”架构通过对硬件moc芯片的重构,用硬件来做虚拟化,实现了虚拟化0损耗。在当时,这是一个跨代际的技术革新。

最终,云对硬件的定义走到了最核心部件。据上证报报道,在现场,张建锋展示了阿里第一颗CPU芯片倚天710。正如云上用户不需关心服务器运维一样,他们也不再需要关心芯片,使用云服务就好了。

基于云的特点来重构一切。张建锋称之为“基于云的新型计算体系”。这个体系的轮廓已大致清晰,用新瓶装上了新酒。

短短几年时间,神龙也实现了三级跳。今年的云栖大会,阿里云带来了第四代神龙架构,这是飞天云操作系统新一代虚拟化技术,首次搭载全球唯一的大规模弹性RDMA加速网络,网络延迟整体降低80%以上。

阿里云基础产品负责人蒋江伟表示,神龙4.0带来的计算架构革新,将云计算首次带进5微秒时延时代。“对手肯定会想,这是怎么做到的?”蒋江伟在接受采访时说。

市场看重云厂商的服务,更看重其产品实力。如果产品性能强、安全稳定,哪里又需要大团队驻扎坚守运维呢?

除了飞天、神龙、盘古,2018年开始商用的阿里云自研数据库PolarDB成本却只有市面上商用数据库的十分之一,性能却要高得多————经典数据库10TB的业务数据创建只读副本需要70个小时,但在PolarDB上只需2分多钟。

今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对PolarDB进一步升级,实现计算、存储和内存资源的三层解耦,首次实现内存池化——最早,这是“盘古”在硬盘资源层面实现的,如今“往上生长”,在数据库层面成功复制。

或许亚马逊自己也没想到,云计算业务成为了比电商更赚钱的业务——去年全年,AWS的销售额达到450亿美元,营业利润为135亿美元,占公司总营业利润的60%。

云计算已进入新一轮增长。

2020年第四季度,阿里云出现了10年投资后的首次出现盈利,并保持季度盈利。

其中,“云钉一体”被分析师认为拥有超越Azure+Teams的想象力。

钉钉的投入比想象中更早。这款如今的流行软件曾在社交媒体的世界里苦苦探索,终于找到了企业组织数字化软件的定位。

但这不是钉钉的终局。在钉钉最近的未来组织者大会上,钉钉正式提出“两个数字化“:组织数字化、业务数字化。

钉钉已经成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低代码开发平台。钉钉上的低代码开发应用8个月增长了86万。如此“大爆发”正是因为打破了应用开发的封闭环境,让开发者从企业专业的IT人员逐步走向个人,开发成本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基于钉钉的低代码开发是一种新的开源模式。在传统IT时代,开源软件只是大型商业软件的补充,但云计算出现之后,开源基于云原生技术变得标准化,通过提供统一的技术底座,开发者门槛被降低了。钉钉的统一云平台、统一移动入口、统一开发工具,则将软件开发的“民主化”更进一步。

张建锋认为,这可能会对软件产业带来重大改变。他判断,未来,大型软件向系统软件转变,应用软件让企业自己开发。大型商业软件不仅意味着高昂的成本、还面临漫长的咨询和实施周期,但低代码不一样,任何业务人员、哪怕不懂代码,也可以搭建自己的应用,加快创新速度。

一个有趣的判断是,AI或会与低代码结合。目前AI和ERP等软件已有所结合,AI模组帮助开发者在复杂的庞大系统中找到便捷的开发路径。通过与AI等技术的结合,未来会大大拓展低代码开发的边界,有可能会让低代码开发的软件拥有和云原生软件一样的高性能。

另一个代表未来方向的是无影。

去年云栖大会发布的“无影”仅有名片大小,适配所有屏幕,连上阿里云就是一台超级电脑。工程师们已经在使用无影进行编程,因为数据都在云端,不在本地电脑存储,工程师不用再担心核心代码的泄露,也不用再购置高配硬件,就能随时随地使用无限算力,处理各种复杂计算需求。

张建锋认为,随着5G等通信技术发展,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即将迎来云电脑这样的云上新物种的爆发,就像电的普及催生了丰富的电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张建锋认为,“未来所有数据都将在云上,不管你用什么样的设备、有多少设备,每个人、每个企业在云上有一个专属空间,所有的计算负载可能都在云上发生。未来,端的形态将变得更轻薄、更友好,以满足随时随地的创新。”

环环相扣的履带式战略已经将阿里云带入云计算深处,与传统意义上的分布式技术拉开了几个代际的差距。

据央广网报道,今年云栖,阿里云对外发布了自研CPU芯片倚天。阿里云实现了向上构建新的软件生态、向下定义硬件的“双向生长”。

在三年前的云栖大会上,半导体平头哥正式成立,一跃成为全球为数不多同时拥有处理器IP及芯片设计能力的芯片公司。

短短几年时间里,平头哥快速推出多款创纪录芯片类产品。据澎湃新闻报道,2019年7月,平头哥发布当时业界最强性能RISC-V处理器玄铁910,迈出了平头哥成立后的第一步。今年云栖大会上发布的自研云芯片倚天710则将被在阿里云数据中心部署应用。

双向生长的格局在2B类的公司中实属罕见。过去,人们总喜欢问,阿里云是更像AWS,还是更像微软?如今看来,软硬兼备、双向生长的阿里云已经取消了问题本身。

这一特殊的增长路径,一方面当然归功于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提供的特殊试验场,另一方面,也与履带式创新息息相关。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全天候科技观点,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