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IT桔子,原标题《<2017千里马俱乐部>榜单:617家公司绘制的“5万亿蓝图”》,授权全天候科技转载。

刚刚过去的 2017 年,创业热点不断转换,垂直行业的细分龙头得到资本更大的青睐,资金越来越向头部项目集中,带来的直接结果除开「独角兽」公司飙涨,从 2016 年的 71 家公司增长到当前的 124 家外,另外一个就是 10 亿人民币估值以上的「千里马」公司同样激增,从 2016 年的 394 家增长到当前的 617 家,而且他们累计加起来的估值达到 49924 亿元,接近「5 万亿元」。

相比 100 亿美元鲸鱼俱乐部、10 亿美元独角兽俱乐部,10 亿人民币体量的「千里马」是各行各业的细分龙头。对投资人而言,他们是下一阶段的「掘金地图」;对创业公司而言,他们是下一阶段的「对标或目标」。潮起潮落中,大多数创业公司会失败、陷入平淡,少数派异军突起、成为明星。「千里马」公司并非遥不可及,几乎所有还在路上的人们都能看到踏入这个圈层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看,或许「千里马」公司的特征及成长路径、更值得所有创业者们关注。

这是 IT 桔子(ID:itjuzi521)连续第 3 年发布《千里马俱乐部榜单》,基于近 10 万家公司的数据积累+调研,制作并发布了这份《2017 年度中国「千里马」俱乐部榜单》:以 10 亿元人民币估值为起点、近 5 年内有公开融资记录作为标准。

截止 2017 年底共有 617 家公司进入到《千里马俱乐部》,相比 2016 年的 394 家同比增长 56.6%;这些公司的整体估值达到 49924 亿元、平均估值为 80.9 亿元;不过在去除 124 家独角兽公司的 39539 亿元估值体外,其余 493 家公司的整体估值仅仅为 10379 亿元,平均估值为 21 亿元。可见即便在《千里马俱乐部》中,头部的独角兽公司估值占比权重也相当高,19.6% 的独角兽公司估值占到了 79% 的份额,相比 2016 年独角兽占比 76% 不均衡分布进一步拉大。

声明:在这些上榜的 617 家公司中,对于部分公司的估值精准性,我们仍旧心存疑虑;同时应该还有不少符合千里马条件的创业公司被我们遗漏。我们诚挚欢迎大家与我们一起「挤水分」,挖掘那些遗漏的隐形千里马。

(图片点击可放大)

1、行业分布解读:

医疗健康数量最多 硬件及汽车交通吸金厉害

IT 桔子(ID:itjuzi521)发布的《2017 年千里马俱乐部》中的 617 家公司,从行业分布来看:覆盖全部 18 个一级行业,几乎可以囊括近几年来每个细分行业的标杆公司。但在不同的行业分布数量、金额比较上,却各有不同,从中可以看出行业的火热程度、竞争程度、吸金程度。

整体来看,千里马的数量分布与估值金额分布并不呈正比分布,医疗健康、金融、企业服务在数量上排在 TOP3,但在估值金额分布上除开金融能进入 TOP3 外,其他的排名都在中间偏下;估值分布上,就更加不均匀了,排名靠前的是硬件、金融、汽车交通,平均估值能达到 80.9 亿元(所有千里马平均估值)的行业仅仅只有 5 个,绝大多数行业的平均估值并不高,更加验证诸如小米、蚂蚁金服、滴滴出行等这批公司在其中的占比权重位置。

具体来看,医疗健康在 2017 年异军突起,有 76 家千里马,是数量最多的行业,占比达到 12.3%,再次验证其抗经济周期属性。当然 AI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基因及生物制药领域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一大批新兴千里马公司的涌现。

虽然在数量上相比 2016 年的 6.85% 快速提升,但是整体估值仅为 2279 亿元,占比 4.56%;平均估值也仅为 29.99 亿元(接近 30 亿元),远低于 80.9 亿元的平均估值,甚至相比 2016 年平均估值 40 亿元也是有所下滑。

因为在估值区间分布上,估值 20 亿元及以下的公司数量有 50 家,占到整体 76 家的 66%,而且这些公司大多数是近 5 年成立的公司,成长风险还是很大的。

金融行业的千里马数量、估值水平都排在 TOP2 的位置,数量有 73 家,占比 11.8%;但是整体估值高达 9712 亿元,平均估值也达到 133 元远高于平均水平。

一方面的原因来自于巨头「鲸鱼俱乐部」公司的压阵,比如蚂蚁金服、陆金所、京东金融、微众银行等;另一方面在于金融市场非常大。即便在 2015 年以来政策监管上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与压力,但是金融确实离钱近也更容易赚钱,而且体量都很大。因此在融资金额、估值上投资人都给出了更高的溢价。

从另外一个层面,金融科技公司在 2017 年的 IPO 数量也是非常多的,整体对投资人而言迎来一个小的回报期。

排在第三、第四位的是企业服务与电子商务。相比 2016 年这 2 个行业的企业数量名列前茅的情况,到了 2017 年占比有所下滑,绝对数量仍旧在上涨。

企业服务更关注 To B,已经持续火热了三四年,出现了 70 家千里马,但仍旧面临成长性的问题,估值水平上不去,整体估值仅为 2226 亿元,占总体估值金额的 4.46%。平均估值也不高,因为大多数企业服务公司仍旧是赚钱困难,收入体量很小,有利润的就更少,再加上成长周期普遍长于 To C 公司,因此带来融资少、估值小的情况。

电子商务是消费升级的 To C 概念,2017 年在新零售、垂直电商及新品牌的影响下,千里马公司也在稳定增长到了 67 家,整体估值也只有 2702 元,平均估值只有 40 亿元,也是个数量和估值不成正比的行业。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几家上市的电商公司,诸如唯品会、聚美优品等都面临增长乏力的情况,阿里、京东这样的巨头更强大;另一方面则由于在于此前火热的 B2B 电商、跨境电商等,都面临着比较多的问题。当然也有一些异军突起的公司,比如拼多多、小红唇等。

接下来是汽车交通、文化娱乐行业,在 2017 年两者继续快速发展,尤其是头部公司一骑绝尘,在资本市场获得更高的溢价。这两个行业的千里马数量都达到 62 家。

汽车交通是 2013 年来这一波收益最大,吸金能力最强的行业之一。出行、二手车、汽车后服务、新能源和电动车制造等领域全面发展。以滴滴、摩拜、ofo 为代表的共享出行在 2017 年继续多轮融资;蔚来汽车、威马汽车、小鹏汽车、车和家等新型电动汽车制造公司也大额吸金,因此带动整个汽车行业的估值达到 6971 亿元,平均估值也超过 112 亿元,远高于所有千里马的平均估值。

文化娱乐和医疗一样也是典型的拟经济周期行业,这些行业在 2017 年继续快速发展。内容付费、网红经济等商业模式带动着 MCN 机构、直播、动漫等快速发展,优质的 IP 也带来更高的估值,这个行业的整体估值达到 5815 亿元;平均估值也达到 93.97 亿元,超过了所有千里马的平均估值。

再接下来是硬件产业,和 2016 年一样这个领域是千里马企业整体估值最高,平均估值也最高的行业。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小米、宁德时代、大疆这 3 家头部公司的带动。2017 年硬件领域千里马公司有 41 家,行业整体估值却高达 10163 亿元,平均估值接近 248 亿元。如果在去掉 3 家头部公司的估值之后,硬件领域的整体估值只有 1795 亿元,38 家公司的平均估值也只有 47 亿元。

接下来是千里马分布的第三梯队,包括房产、教育、本地生活、物流四大行业,这些行业千里马的数量在 20-30 之间,行业发展比较稳健。

房地产市场空间广阔,但留给创业公司的机会并不多而且大多数公司以重资产运营。有非常多的千里马公司集中在公寓、空间和商业地产。

教育行业在 2017 年发展迅速,估值及收入同步增长。出现了 VIPKID、猿题库、掌门 1 对 1、英语流利说等批量的明星公司。

本地生活是 2013 年那波创业浪潮中最火热的方向,但这几年整体横盘调整,2017 年随着新零售、线下开店、无人店、共享充电宝等概念的火热,本地生活领域稍微有些起色,但风险仍很高。新美大、饿了么、口碑网 3 家头部公司的估值就占到了整体的 84%。

物流一向是数量少、估值高的行业,24 家千里马的整体估值达到 2293 亿元,平均估值 95.54 亿元,高于平均水平,绝大多数集中在货运物流方向。

最后是千里马分布的第四梯队,包括了游戏、旅游、社交、农业、工具软件等行业,这些行业中,千里马数量少的只有 2 个,多的也只有 10 家上下。

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在于巨头优势太明显,比如游戏领域的腾讯、网易等;旅游方向的携程;社交领域的腾讯、陌陌;农业领域大多数是传统行业公司。因此创业公司的机会更少,新的千里马公司出现的难度更大;另一方面在于这些领域这几年的创业公司数量也在减少,新进入的创业者本身就不多。

当然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地方,比如出海方向,聚集了一批游戏、社交、工具软件公司,他们在全球化的发展策略中有可能会脱颖而出;还有农业及农村人口,并没有被互联网、新科技很好的改造与升级,也存在逆袭机会。

2、地点分布解读:

北京占比下滑至 41 % 北上广浙苏合计占比 92%

2017 年的千里马公司在地点分布上,涉及到 18 个省份,集中程度非常高,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 5 个省份的千里马公司加起来达到 568 家,占总体的 92%,资本的集群效应仍旧明显。

头部的 5 个省市中,同样有差距,但很明显北京与上海的优势正在缩小。2017 年北京有 255 家千里马,仍旧位居首位,但数量占比从 2016 年 45% 下滑到 41%,平均估值也不再是最高的;上海数量占比 22%,紧随其后的广东、浙江追赶的很厉害。更重要的是这 2 个区域的千里马公司平均估值增速更加厉害,甚至都超过了上海的公司。其中,杭州公司的平均估值是最高的,达到了 153.88 亿元。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在于很多头部公司聚集杭州,另一方面确实也因为这个区域这几年来创业投资热情高涨,很多投资机构不断涌现,变现能力强的公司都能得到更高的估值。

3、融资能力解读:

当下拿到了市场最多的钱,下一轮融资却可能堪忧

 1 )最新一轮融资时间分布:

46% 公司在 2017 年并没有获得新融资

在梳理 2017 年千里马公司最新一轮融资时间的时候,我们发现有 332 家公司是在 2017 年拿到融资的,占比 54%,相比 2016 年当年 62% 的比例有所下滑。

这说明 2017 年企业的融资难度是在加大的,更多的钱可能涌向了独角兽公司,即便有相当体量的千里马也并不容易获得融资。

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源于 2017 年融资两极化的情况继续恶化,另一方面也验证了 2013-2015 年那一波融资高峰期时,很多公司被高估了。

2017 年没有拿到新一轮融资的公司仍有 285 家、占比 46%,这个占比还是相当高的。其中 2016 年有融资的公司 182 家,2015 年及此前的合计有 103 家,这种情况会直接带来风险。

有正向现金流和利润的公司会有机会有更多的融资和估值;但经营不太好的公司,则面临估值 down round,现金流危机甚至严重到会破产清算的情况,这充分说明创业风险之高,成长之痛,哪怕到了千里马也并不好立足和自立。

2)最新一轮融资轮次分布:

31% 公司处于 B 轮 有 1 家天使项目

一家公司要成长为千里马到底要进行多少轮融资?这个并不好回答。从 2017 年千里马公司的融资轮次分布来看,从天使到 E 轮以后都有,而且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创业公司得到高估值的可能性差异更大。

整体上来看,一家创业公司要成长为 10 亿人民币的千里马公司,大多数仍是在 B、C 轮的阶段,合计有超过 55.6% 的公司在此时成长为千里马公司;热门行业、团队优质的公司则在 A 轮甚至天使时就成为千里马。

一般公司到 B、C 轮时,成立时间都在 3-5 年左右,处于典型的成长期,面临行业格局不明显,竞争激烈,团队扩容剧烈,商业模式还没到规模化复制和盈利期的问题。此时对公司而言是很难的一个阶段,这就是为什么每年市场上有「C 轮死、B 轮最艰难」,围绕 C 轮前后的公司进行各种分析的原因。

2017 年在 A 轮或天使轮就直接达到 10 亿人民币估值的公司多了起来, 他们可能是热门行业,如 AI 人工智能、电动车制造领域的公司;可能是明星团队,比如途牛网总裁严海锋创办的小黑鱼科技还没开始做业务时,A 轮融资就高达 9.5 亿元;可能是巨头拆分公司,比如网易云音乐 2017 年初刚拆分就获得 7.5 亿元 A 轮投资,估值 80 亿元。

在天使轮估值就能进入 10 亿元的公司团队就更厉害了,除开 2016 年曾经介绍的畅游前 CEO 王滔创办的「中影游」外,另外 2 家都是汽车大佬创办的电动车公司:爱驰亿维、行圆汽车等,毕竟这个领域的资金门槛很高。

3)最新一轮融资金额分布:

合计融资 3200 亿元、平均融资 8.12 亿元

进入千里马俱乐部的公司,要达到 10 亿元的估值,往往意味着企业融资的金额很高。通过对 2017 年的 617 家公司的融资金额经过估算之后,发现他们的最新一轮融资总额达到了 4819 亿元,平均融资额达到 7.8 亿元。显然用 7.8 亿元去对比 10 元的估值可以看到明显的分布散点化。进一步计算发现,124 家独角兽公司的融资额达到 2998 亿元,如果把这部分数据去掉后,可以看到剩余 493 家千里马公司的平均融资额为 3.69 亿元。

从更具体的金额区间分布来看,最新一轮融资在 1-10 亿元之家的公司数量达到了 503 家,占总体的高达 81.5%;融资额在 10-50 亿元的公司数量有 103 家,占比接近 17%;其余就是 50 亿元以上融资额的公司有 9 家,1 亿元以下融资额的公司有 2 家。

4)估值区间分布:

10% 百亿元俱乐部公司估值占到 70%

 

IT 桔子(ID:itjuzi521)把千里马公司的估值区间分成 6 块,可以看出数量与估值分布的差异性:

首先是 1000 亿元人民币俱乐部(千亿俱乐部),有 8 家公司,分别是小米、蚂蚁金服、滴滴出行、新美大、今日头条、陆金所、菜鸟网络、宁德时代,他们合计估值达到 22049 亿元,占到整体估值的 44%,Super Star 头部效应非常突出。

其次是估值 500 亿元-1000 亿元之间,有 5 家公司,分别是快手、大疆科技、京东金融、微众银行、爱奇艺,他们合计估值达到 3478 亿元,占到整体估值的 6.97%。接下来他们也是有迈入到千亿元俱乐部的机会。

上述 13 家公司加起来占到整体估值的一半。

再接下来是估值 100 亿元-500 亿元之间,有 49 家公司,他们几乎是各个细分行业的第一名或者巨头拆分出来的业务,可以说至少也是独角兽榜单的了。他们合计估值达到 9468 亿元,占到整体估值的 18.96%。

估值在 50-100 亿元之间的千里马有 87 家,合计估值有 5905 亿元,占到整体估值的 11.8%。这些公司要么是热门行业的第 2、3 位,要么是巨头具体拆分业务的企业,他们要跨越 100 亿元俱乐部榜单,还是有一定挑战的。

整个千里马榜单中,更多的公司其实还在 50 亿元人民币之下的,我们再把这些公司进一步区分。

在 20-50 亿元之间的千里马有 194 家,整体估值只有 5578 亿元,占比为 11.17%,平均估值只有 28.75 亿元。

在 10-20 亿元之间的公司数量最多,达到了 274 家,占到整体公司数量的 44%,整体估值却只有 3446 亿元,这是一个非常小的比例,平均估值只有 12.58 亿元。这波公司属于刚刚迈入千里马的,在接下里的时间里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可能只有少部分能够进入到更高的区间,大多数公司还是会跌下来的。

4、千里马背后的「投资人伯乐」:

975 家机构有参与 红杉 IDG 腾讯位居 TOP3

千里马的成长,离不开伯乐。IT 桔子(ID:itjuzi521)对 617 家千里马公司背后的投资人和投资机构进行了盘点与梳理,共有 975 家投资机构出现。

从投资机构的数量分布来看,502 家机构都只投资了 1 家千里马公司,比例超过一半达到 51.5%;有 171 家机构投到了 2 家千里马,占比达到 17.5%,两者合计达到 69%。

从另外一个命中率高的角度来看,投资千里马数量超过 10 家的机构有 63 家,占比仅仅只有 6.46%。这样来看,如果把千里马公司当做明星公司、明星案例的话,对活跃在中国资本市场的风险投资者而言,要投到千里马公司的比例还是很低的。

IT 桔子(ID:itjuzi521)根据投资机构旗下千里马公司的数量进行排序,将位列前 20 位的机构进行了整理,得到了上面的表格。从中可以看到,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红杉、IDG、腾讯。这和 2016 年的排序一样,双子星的红杉、IDG,对千里马公司的把控度仍旧是有优势的;腾讯持续加强的对外投资策略,也让其捕获了很多千里马,对其战略或财务都有帮助。

TOP 20 的机构,几乎都是当下中国市场活跃和一线的主流 PE、VC、天使机构,CVC 中仍旧只有 BAT 三家。随着 CVC 的持续走强,有可能接下来千里马的机构榜单会发生变化。

5、那些曾经的千里马:

上市、新三板、被收购、星光黯淡

这是 IT 桔子(ID:itjuzi521)做千里马榜单的第三年,我们再把 2015-2017 这 3 年的千里马公司进行对比的时候发现:每年都有增有减,这 3 年是千里马公司大爆炸的 3 年,也是前途命运变幻莫测的 3 年。

在梳理曾经上过千里马榜单,如今又从榜单中暂时褪去的公司时,发现有如下几种情况:独立上市(新三板挂牌)。千里马公司再往前走,会进入到二级市场、一级半市场。2017 年是 IPO 大年,有一批公司在国内及海外上市,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公司。包括:众安保险、趣店(趣分期)、分期乐、融 360、易鑫金融等,都选择在美国或香港上市;此外还有一批公司选择了挂牌新三板,包括:航班管家、微播易、e 袋洗、剧角映画、新片场等。

并购(合并、被收购)。独立的上市道路很难走,在合适的时间点选择并购,成为很多公司务实的选择。这几年也都是并购大年,而且还越来越多。

在 2017 年发生了非常多的千里马公司之间的相互合并、并购事件。比如百度外卖与饿了么、微影时代与猫眼、同程与艺龙、货车帮与运满满、拼多多与拼好货等都是值得说的经典合并。

当然也有一批公司被收购了,包括到家美食会、微盟、拉勾、爱鲜蜂、有棵树、珍爱网等。有的是高位套现,有的是被逼无奈。无论如何,对于这些企业合并的复杂心情都需要消化。

遭遇挫折/黯淡。我们一再强调,虽然千里马公司看上去估值不错、融的钱也多,但风险值非常高,在下一步的成长发展中,会面临各种内外部的困局。有的会一蹶不振、就此消沉甚至破产清算,有的横盘调整,缓慢酝酿与等待机会。

最值得说的当然是「乐视系」的公司,在 2016 年乐视拆分了非常多的公司单独融资,这些公司拿了很多钱,估值也都很高。到 2017 年这些公司都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情况,这批公司接下来走,到现在都还没定论。还有一些明星公司,包括爱屋吉屋、小蓝单车、明星衣橱、走秀网等也都面临各种困境,还在调整中。

过去的 2017 年,整个创投市场仍旧嘈杂热闹,风口切换速度很快,「东边日出西边雨」不断出现。很多事情都充满不确定性,但大家共同确认的是资金涌入了更多的头部公司,无论是独角兽、还是千里马,都是过去这么多年,烧了那么多钱之后,被赋予厚重希望的一批公司。

617 家千里马,49924 亿的估值背后,是创业者、投资人们对于当下中国创投市场及新经济行业绘制的一幅蓝图。当然他们是阶段性的,对于现在而言,他们是初创公司的典范与标杆,是投资人的掘金地图。

对于未来而言,他们是下一波中国新经济行业的潜在明星。是包袱、压力,还是荣耀、光彩,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无论如何,千里马都代表着一种向上的新兴势力,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与跟踪。愿他们有朝一日:一遇风云便化龙、九霄龙吟惊天变。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