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阅读更多请登陆www.awtmt.com或华尔街见闻APP。

共享单车下半场,ofo的结局一直成谜。

7月30日,36氪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ofo和滴滴在7月份已经就收购一事有过多次接触,“滴滴还在不断降价,每谈一次价格就要折损一次,还有说法是现在滴滴的出价已经按照人民币来计算了”。

此前,该媒体获得的消息称,滴滴创始人程维对ofo的预期收购价格只有15亿美元左右,约为美团收购摩拜(27亿美金)的一半;阿里巴巴对ofo的收购价则更低。

对此,ofo联合创始人于信表示,“不存在的事”。ofo方面也发出声明,否认这一消息。

今年5月,在一次百人动员大会上,ofo创始人兼CEO戴威曾表态说,ofo要保持独立,他不想让步,“如果你们不想战斗到底,现在就可以离开公司。”然而,目前戴威要想撑着ofo继续运营下去着实辛苦,ofo似乎都难逃被收购的命运。

近期,关于ofo的坏消息就不断传出,进军海外市场才一年多的ofo就已经开始了撤退的步伐。

根据公开消息,近一个多月以来,ofo被曝撤出或暂停部分业务的国家和地区至少有7个,包括印度、以色列、中东、澳洲、德国、美国、西班牙等。有业内分析指出,接下来这份名单可能还会加长。而在此前,ofo先后进入了美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泰国、荷兰、法国等20个国家。

虽然ofo发言人表示,这是一项“战略决策”,ofo将优先发展重点的国际市场地区。但反映到公司账面,归根结底还是资金问题。

7月25日,ofo被曝出由于超半年未支付智能锁通信服务费,相关服务陆续暂停。这意味着,宣称有1400万辆单车投放的ofo,将有300万辆单车智能锁“变砖”失联。

《每日经济新闻》还从ofo的一家智能锁物联网通信服务商负责人处了解到,目前ofo对其欠款的规模在“400万左右”。

今年,有媒体称,ofo单月成本高达2.5亿元,其中运维成本1.3亿元,费用1.2亿元,彼时,ofo账面的可用金额已经不超过5亿元。这就意味着,如果ofo再不能拿到新的融资或将难以维系。

事实上,从年初起就多次传出ofo将被收购的消息。尤其在摩拜被美团收购的大背景下,关于ofo将被谁收购的讨论更多。

4月24日,有报道称,“滴滴高层已经在推进收购ofo的谈判。”有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如果一切如滴滴所愿,收购消息将在六月前后官宣。”

对此,ofo方面回应称,该消息并不属实,“ofo将在众多投资方支持下,保持长期独立发展。”滴滴方面则没有回应。

不过,滴滴近年来一直很重视对共享单车领域的布局。从2016年10月起,滴滴相继参与了ofo小黄车的C轮、D轮、E轮融资。去年4月,滴滴还将ofo接入到App中,用户可直接在滴滴上面使用ofo的服务。

但很快,双方关系出现“裂痕”。2017年11月,Bianews消息称,滴滴派驻ofo的三名高管已开始集体休假。另有传闻称,滴滴与ofo管理层在多个方面存在矛盾。随后,滴滴开始独立在共享单车领域布局。

纵然ofo最终没有被滴滴收购,也可能被其他企业或投资者收购,譬如阿里。

去年底,ofo和阿里接触频繁,阿里要投资ofo十亿美金的消息也不胫而走。到了2018年2月,ofo通过股权与债券并行的方式获得了阿里领投的8.66亿美元,后者得以进入ofo董事会。

工商信息还显示,戴威已通过动产抵押的方式,先后在今年2月5日和2月12日,将其资产共享单车作为质押物,换取了阿里巴巴共计17.7亿人民币的借款。

一位共享单车行业人士告诉全天候科技,“戴威通过动产抵押向阿里借款,那就肯定有归还的期限,如果逾期未能还上,那这些共享单车就要归阿里所有,可能之后ofo就要姓马了,这或许也是阿里要借钱给ofo的最终目的。”

在ofo的最终选项中,巨头身影频现,戴威还能坚持多久尚未可知。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