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31日,拼多多发布上市以来的首份财务报表,之后召开了电话会议,公司高管对投资者关切的问题作出回答。其中关注的焦点之一是平台上充斥着大量的假冒伪劣商品。

上市之后,拼多多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态度是“坚决抵制”,不久前官方发布“双打行动”阶段性说明公开信,表示在8月2日到9日期间,平台已强制关店1128家,下架商品近430万件,批量拦截疑似假冒商品链接超过45万条。CEO黄铮在电话会议上表示:目前为止我们平台打假的进程进行的很顺利,我们对这些假冒伪劣商品的抵制态度也是很坚决的。

在被问及京东、淘宝也在开展“拼购”时,黄铮表示:我们坚信“拼多多”多元的商业模型以及独特的价值主张会为用户和商户带来更多的利益,甚至我认为,现在团购模式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上的这些竞争者在一定程度提升了我们的价值。

以下是拼多多Q2电话会议纪要实录。

  • 中金分析师Bi Chen:第一个问题有关于平台上发现的假冒伪劣商品,管理层可否分享一下这个对公司公关形象上的影响?这个影响是暂时性的还是长期的?我知道公司最近进行了很多努力去排查这些假冒的产品,那么这是否能够一次性彻底清除?第二个问题有关于市场竞争格局,京东已经发布了类似的团购电商业务,淘宝也在计划中,而且日前京东公开的拼购数据显示出了一个强劲的市场攻势,这会对拼多多造成业务上的影响吗?

黄峥:目前为止我们平台打假的进程进行的很顺利,我们对这些假冒伪劣商品的抵制态度也是很坚决的。在这次事件发生之后,我们发布了严格的商品审核机制,这也是电商行业中第一次有这样的审核推行。打假确实是一场硬仗,但是我们不会放弃,因为社交媒体舆论以及政府的压力确实对我们的业务造成了些许影响,但是另一方面这也帮助我们进行了深刻反省,尽管这个市场存在着诸多这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也不能回避,而是应该直接面对,积极的参与到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行列中来。

除此之外,作为这个行业的新进电商平台,通过这次事件,我们也获得了更多机会为整个社会创造一些价值,用科技创新的方式来解决这个市场的遗留问题。尽管这会是一条漫漫长路,但是我们坚信拼多多一定可以打赢这场胜仗。其实追溯到2017年,我们共清理产品超过一千万件,以及四千万条误导性链接。同时我们还与超过一百家品牌商进行了合作,一同加入到打假打非战役中来,在一周之内就强制关闭了超过一千家网店。

当然,就像刚才提到的,我们还在帮助一些商家建立自己的品牌,为他们提供直接获取用户的渠道,同时还会协同政府相关机构,加速这些商户的商标申请和注册。我们也会不断升级创新技术来提升平台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速度和能力,比如完善关键词识别技术、提升个人信息保护算法等。这些是我们短期的目标但是需要长期的努力。

关于市场竞争格局,一些其他的平台也发布了类似的团购业务,但是我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实际上这已经不是这些平台第一次尝试拼购业务了,相似的产品相似的战略他们一年前就试过水了。我们坚信“拼多多”多元的商业模型以及独特的价值主张会为用户和商户带来更多的利益,甚至我认为,现在团购模式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上的这些竞争者在一定程度提升了我们的价值。

  • 美国美林银行分析师Wendy Huang: 管理层可否具体分享一下在拼多多170万商户中有多少是品牌商多少是非品牌商?不同品类商品的营收额情况?刚才徐总提到了库存能力,能否分享更多信息?这个季度公司的毛利率从9%增长到86%,管理层能否做进一步说明?以及对之后毛利率趋势的展望?

黄峥:有关于第一个问题,目前我们也没有具体的数字,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平台有很多特有的商户进驻,在其他电商是找不到的。比如说,一些卫生纸和农产品品牌就和我们进行了独家合作。因为我们对商家给予了很大的扶持,比如为他们提供培训课程并且分享后台数据,帮助他们实现利益最大化。我们的长期目标就是可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那么平台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用户和商户提供一个健康的交易环境。因此我们没有着重去关注具体某一个品类,而是全面统筹。

关于平台品牌商和非品牌商,我们实际上没有区别对待,同时还在帮助非品牌商户拓展品牌,让他们一步步成为中国原创甚至是海外的品牌。我们长期的目标是提升用户体验,如果商户可以有好的产品和服务,继而也会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我们对两种商户一视同仁。而且目前平台上的一些非品牌商,尽管可能没有很大的名气,但是在未来也是很具潜力的。

对于产品品类的营收变现,现在我们还没有每一个分类的数据,但是可以说的是这个季度农产品在平台业务方面起到了主导作用,但是3C家电产品的表现有所下滑。

徐天:关于二季度毛利率增长,上个季度我们确实实现了将近86%的毛利率,而且从长期来看,这个强劲的增长趋势还会持续。具体来看,二季度支付交易额走势与总营收额相一致,但是其他部分比如服务器成本却在不断上升,由于经济规模效益,致使我们的毛利润是在一直增长的。由于我们还处在初期阶段,因此利润会受各方面的影响继而呈现出一个不断波动的状态,从而也会导致利润率的浮动,但是尽管如此,从长期来看,利润率还是会保持相对平稳。

  • 瑞信分析师托马斯·庄(Thomas Chong):我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有关业绩展望,考虑到公司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拼多多未来几年的GMV增长趋势如何?第二个问题关于拼多多在2018年和2019年的战略重点,第一要务是加强品牌影响力呢,还是说把商业化放在第一位?第三个问题,管理层可否谈一谈拼多多商业化的长期机遇?

黄峥:我来逐一回答您的问题。我们对GMV继续保持强劲的同比增长充满信心,我们预计拼多多用户数量也会持续增长。在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12个月时间里,拼多多的活跃买家人数达到3.4亿人,MAU(月活跃用户数)接近2亿,但仍然远远低于中国移动互联网人口总数。此外,活跃买家支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在上个季度,拼多多活跃买家支出比去年同期几乎增长了一倍。

至于第二个问题,也就是说2018年和2019年拼多多战略重点是加强品牌影响力,还是说要把商业化放在第一位。就当前而言,商业化并不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我认为,提高品牌认知度,加强用户对拼多多平台的信任,稳步增加高品质用户数量,依旧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第一要务。

关于第三个涉及商业化的问题,我之前就提到过,商业化并不是一个新话题,而是一个我们很看重的结果,旨在给用户和商家创造价值。我们在2017年中期开始实施商业化,而且商业化步伐发展非常快。但是,在实现商业化发展问题上,我们采取了一种很保守的做法。我们尽最大努力,不断满足用户需要,成为拼多多平台的赋能者,这个平台里面包括商家、制造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等等。

例如,我们采取的一项措施就是,帮助优秀的商家和制造商提升他们的品牌影响力,同时对商家进行培训,令其可以更好地管理其网店,根据用户分布、季节趋势和消费者喜好等因素对他们的网店做出调整。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虽未给我们的流量和GMV带来太大影响,但仍然促使拼多多管理层重新审视公司战略,创造出一个可以吸引高品质和更负责任的商家的良性循环,将一些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我们已决定在未来一段时间采取系统性措施,向经过时间考验的高品质商家免费导入流量,此举可能在短期内对拼多多商业化步伐产生一点儿影响,但我们认为,从长期来看,这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可以帮助拼多多生态系统更积极地发展。当然,这种举措最终也有利于用户和商家。得益于此,这也会给我们的商业化带来长期的积极的影响。

  • 高盛分析师Piyush Mubayi:之前管理层提到二季度的表现远远低于预期,那么公司的预期是怎样?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公司采取的商业模型结构?之后几个季度,公司在产品多元化上的具体战略部署?之前公司有提到为了推进商业化,会投入正确的市场营销费用,管理层可否进一步解读一下?

黄峥:关于公司的中期战略目标,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与“好市多“(好市多是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媲美的购物平台,而且不是一个单一的“好市多”,更像是一个立体多维度的“好市多”,目前我们还处在这个目标的初期阶段。我们通过算法将用户进行系统的分类,继而发掘每一个组群的用户画像和消费行为。比如对于中国的中产阶级,我们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后,分成了一千多个类群,继而商户和生产商可以根据具体的分类来为其“量身定制”高质量的迎合需求的产品。

为了打造一个中国版“好市多”,我们主要致力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不断加强品牌认知,提升用户参与。还有一个就是,加强供应链建设,优化数据库算法,充分利用”Pin Model”的优势,在短期内获取到大量数据。通过这些技术,我们希望可以为商户和生产商提供更多市场信息,可以提前数周对他们销售总数以及生产营销战略进行指导。

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些项目,来帮助商户拓展品牌,尽管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通过我们后台获取到的市场及用户行为数据,我坚信在不远的未来很多品牌甚至是国际品牌都会创立于中国。这是我们现阶段的主要目标和战略部署。

  • 高盛银行分析师Piyush Mubayi:祝贺拼多多成为上市公司。刚才管理层提到你们距离自己的目标还很遥远,那请问拼多多的目标是什么?为了实现中长期目标,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又会做哪些改变?另外,可否谈一谈未来几个季度或是几年的多元化战略?第二个问题,我知道目前讨论商业化水平或市场营销方面的投入还为时尚早,但你们认为要想达到某种商业化水平,需要在市场营销方面做出多大的投入?

黄峥:您的第一个问题关于中期目标以及商业化模式的变化,目前拼多多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正如我在致股东信中所写,我们把拼多多想象成是Costco和迪士尼的结合体。我们目前仍处于这种努力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说,创建一系列而不是一个Costco,我的意思是说,我们根据用户关系、用户购买行为和用户画像,将他们分为不同的组群。像中国这样的庞大市场,中产阶级有多个类型,我们将他们分为一百个或是一千个组群。

每个组群都有专门的制造商为他们生产东西。制造商会针对这个特殊的组群,不断改善和提高他们的产品质量。所以,这是我们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我们仍然处于这个阶段。当然,在创建一系列Costco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在两个方面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一个方面是增加用户信任度,创建品牌认知,试图加强用户参与度。

另一个方面则是加强供应链品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拼多多的数据能力、现有信息量以及拼购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在更短时间内成为大体量的平台。我们希望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让商家和制造商提前几天甚至几周知道需要准备多少货物,做到未雨绸缪。最新事态发展以及媒体的关注再次提醒商家,让他们开始创建自己的品牌。

虽然自建品牌并非易事,但有了体量、我们提供的数据以及中国强大制造基地,我坚信在不久的未来,许多品牌甚至是全球性品牌将诞生于中国。这可能是我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当然,我们还在堪比迪士尼的世界里做出多次尝试和小实验,但实话实说,就现在这个阶段而言,我们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创建众多Costco。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ID:wallstreetcn)。更多精彩资讯请登陆wallstreetcn.com,或下载华尔街见闻APP。*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