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弃儿,现在的宠儿。完成这样的自我逆袭,联想只用了5个月的时间。

这期间,联想集团股价飙升了42%,击败其他所有中国科技股。

数据、计算力和算法,正是这三个重要的因素,让其在今天“联想创新科技大会2018”中自信宣称,在智能化变革中联想已经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作为全球领先的PC 企业,联想在过去十几年一直致力于推动全行业“智能设备+云”和“基础设施+云”的发展,而联想亦完成了从单一业务向多元化业务、从硬件设备制造商向智能物联(SIoT)服务商的转型。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现在的联想已经超越了弯道开始全力加速前行。

上月,联想集团公布的最新2018/2019财年业绩报告显示,第一财季联想营收增长19%,达119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时联想集团营业收入实现了连续四个季度持续增长。利润方面,税前利润达到1.13亿美元,同比增加1.82亿美元。

第一上海证券公司驻香港策略师叶尚志(Linus Yip)对彭博表示:“联想的基本面正出现反弹,这让一些投资者感到意外。在类似腾讯这样的科技股宠儿面临增长瓶颈之际,(联想)销售复苏的故事在熊市中特别具有吸引力。”

根据财经网报道称,联想集团营收大增、盈利能力大幅改善,主要得益于“三波战略”的有力执行,而创新业务同样加速推进了战略转型。

2016年底杨元庆正式提出了“三波战略”:第一波战略是保持核心PC业务的全球领先地位和盈利能力;第二波战略是把数据中心业务和移动业务逐步建设成新的增长引擎和利润引擎;第三波战略是“设备+云”和“基础设施+云”,从产品向智能生态演进。从此次业绩表现来看,“三波战略”覆盖的各大业务板块盈利能力全线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在报告期内,联想在PC 细分市场仍然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根据彭博数据显示,随着全球PC出货量的回升,今年二季度全球PC出货量实现六年来最快速度的增长,而同期联想净盈利7700万美元,超出预期。

而联想的第二波战略的重要发力点移动业务(MBG)也在报告期内取得了不俗的表现。今年第一财季联想移动业务营收达到了16.46亿美元,环比增长了23%。

更值得一提的是,联想集团旗下摩托罗拉品牌在今年8月率先发布了全球首款5G智能手机。财经网表示,即将到来的5G时代,将为联想集团移动业务的加速复苏迎来绝佳的时间窗口。

今年5月,杨元庆宣布,联想集团正式成立全新的智能设备业务集团(Intelligent Devices Group,简称IDG)。组织升级后,联想原个人电脑和智能设备业务集团(PCSD)、移动业务集团(MBG)将整合成智能设备业务集团,与原数据中心业务集团(DCG)协同,共同发力“智能设备+云”和“基础设施+云”,而这,也是联想未来的重点!

在这三波战略的打造下, 联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上了自己的“复兴之路”。

里昂证券更是指出,联想集团二季度净利润超过了预期,认为该公司正在走上复苏之路,并决定上调其投资评级,由“跑赢大市”升至“买入”,同时目标价也从4.45港元升至了6.68港元。

今年6月,联想被剔除香港恒生指数。从那时往前推的近5年里,联想股价下滑近56%,市值缩水58亿美元,仅为446亿港元。这是引发港股市场此前对其侧目的主要原因。

此后不久,联想又卷入“5G投票门”事件。

不过更值得关注的是,它多年呕心沥血的手机市场依然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长江商报记者统计显示,联想智能手机2015年销量达2210万台,到了2017年仅为179万部,两年下降了超九成。同时,联想智能手机2017年的市场占有率仅为0.4%。

2009年9月,联想移动市场份额达到中国手机整体市场第三、国产手机厂商第一。而现如今,联想的移动业务已成为其前进路上的一颗“毒瘤”,单论中国市场,业绩表现更加惨淡。

据相关资料显示,联想的手机品牌一直不停地更换。从早期的“乐Phone”到后来的“VIBE”,再到互联网品牌“乐檬”及惨遭终结的ZUK。

而高管团队的更新换代速到甚至比手机更迭还要频繁。

自2014年10月联想花费29亿美金收购摩托罗拉之后,联想移动业务负责人几乎一年一换。有业内人士认为,高层的频繁“换血”严重影响了联想的手机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3月,联想推出的新款全面屏手机S5也玩起了区块链的概念,不过官方并没有说“区块链”的相关功能。这不得不让联想此次“擦边球概念机”更加陷入一片尴尬的境地。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称,联想PC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为21.9%,重新夺回PC市场第一的宝座。但不可忽视的是,去年分列第一和第二的戴尔与惠普的穷追猛打不得不让人深思,联想还能再这个第一位置上呆多久。

有业内人士表示:“Thinkpad现在还有个小红点,其他方面的创新基本是停滞不前。那些跨界而来的竞争对手,华为、小米笔记本,联想几乎没有应对之招。”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ID:wallstreetcn)。更多精彩资讯请登陆wallstreetcn.com,或下载华尔街见闻APP。*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