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阅读更多请登陆www.awtmt.com或华尔街见闻APP。

今年4月,港股市场向“同股不同权”开绿灯曾让科技公司兴奋,但随着小米、美团等巨头上市后相继破发,投资人对港股科技股的信心,以及港股后续对科技公司的吸引力都面临挑战。

截至今日发稿,小米股价13港元,相比17港元的发行价,跌幅超过23%;美团点评股价58.5港元,相比69港元的发行价,跌幅超过15%。上周五盘中,美团点评一度跌至52.8港元,相比发行价跌幅达23.4%。

除了小米和美团,今年7月在港股上市的映客目前股价较发行价大跌超35%,去年登陆港股的阅文集团、易鑫集团、众安在线、雷蛇等科技公司最新股价较发行价也出现大幅下滑。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科技公司在港股上市到“股价下跌超过20%”经历的时间越来越短,雷蛇用了88个交易日,小米用了91个交易日,美团用了28个交易日,映客则只用了21个交易日。

一上市就大跌,导致一些科技公司对港股市场“望而却步”。今年9月,数字货币矿机生产龙头企业——比特大陆赴港股IPO一度被曝半途熄火,参与比特大陆Pre-IPO轮融资的投资人曾向全天候科技表示,比特大陆将终止IPO,尝试重组,“市场不好”是其终止IPO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比特大陆虽然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随后却没有了下文。

更早之前,嘉楠耘智、沪江曾分别在今年5月、7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此后同样杳无音信。

腾讯音乐在今年早些时候曾表示,可能在港股或美股市场上市,但近期,该公司已确定会在美股市场上市,即便腾讯音乐的第一大股东——腾讯控股被称为“港股股王”,市值一度占据港交所上市公司市值总量的12%。

为了迎接更多科技公司上市,港交所今年4月曾对科技、生物公司上市制度做出重大改变。4月30日,修订后的港交所《上市规则》正式生效,新增内容中包括容许“尚未通过任何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发行人”和“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来港上市”,以及“新设便利第二上市渠道接纳大中华及海外公司来港作第二上市”。

有分析认为,放开同股不同权的上市条件是港交所“25年来的最大改革”。早在2014年阿里巴巴IPO时,港交所就曾对同股不同权公司的上市制度进行研究,但最终未做出调整,这也导致阿里巴巴与港股失之交臂。到了2017年末,胡润研究院数据显示,大中华区独角兽企业总数达到120家,整体估值总计超3万亿元,港交所要抓住这波历史性的上市浪潮,不得不向“同股不同权”的规则妥协。在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眼里,这次改革是“新的大时代的开始”。

然而,接过港交所的橄榄枝上市之后,科技公司却发现日子并不好过。随着小米、美团、映客等公司股价大跌,越来越多科技公司负责人、投资人开始怀疑,未来港股会好吗?要不要去港股上市?

诺亚国际首席研究官夏春向全天候科技表示,港股科技股大跌除了科技公司本身估值偏高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香港资本市场受到资金外流影响,资金因为利差从香港回流美国。此外,香港经济表现高度依赖贸易活动,中美贸易摩擦对香港不利,“港股这个趋势可能会持续一年左右,直到中美贸易摩擦缓解,以及美股加息周期结束。”

因此,夏春认为,虽然港股在地理位置、语言沟通、发行估值方面有优势,但今后对科技公司的吸引力(表现在上市企业数量的百分比增速上)仍然可能会下降。

彭博专栏作家Tim Culpan近日撰文指出,港股市场靠改变制度吸引科技公司上市的计划即将事与愿违,随着证券投资经理从香港转向更稳健的市场,科技公司创始人也会跟随。国内著名风险投资人、金沙江创投基金合伙人朱啸虎今日评论该文章称,“科技股上市还是要去美国!比下跌更可怕的是没有交易深度,除了腾讯外,所有香港上市的其他科技股交易量都太小了!”

不过,相比中国A股市场,一些业内人士仍然认为港股存在优势。有资深市场人士近日向东方财富表示,从市盈率变化可以看出,A股市场虽然进入了寒冬,但炒作氛围依然较浓;相比之下,虽然港股市场在上市首日的平均市盈率要比A股市场高,但在后续的投资活动中,市场会对各家公司估值迅速回归理性。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