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周一,小米集团公布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小米集团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大涨49.1%至508.5亿元人民币,高于市场预估的503.6亿元人民币;第三季度经调整利润同比增长17.3%至29亿元人民币,也超过市场预期。

分地区来看,三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的收入同比增长20.9%至285亿元人民币,国际市场收入同比大增112.7%至人民币223亿元。报告期内,国际市场收入占总收入的43.9%。根据Canalys数据显示,根据第三季度出货量,小米在30个国家的智能手机市场中排名前五。

小米方面称,各业务均现强劲增长,其中国际业务、IOT以及生活消费品、互联网服务的增势迅猛,本季同比收入增幅分别达到112.7%、89.8%、85.5%。

小米今年三季度的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5.3%下降到12.9%,毛利为66亿元。智能手机分部毛利率下滑主要是因为汇率波动;IoT与生活消费品分部毛利率保持稳定;互联网服务分部毛利率则由62.1%提升至68.4%。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服务分部虽然仅仅贡献了9.3%的收入,但是产生了32.3亿元的毛利,对公司该季度整体的毛利贡献接近一半。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称,2018年第三季度对小米而言,是承前启后,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突破的一季,有着里程碑式的深远意义。

周一小米财报发布前,小米股价大涨5.1%,报13.6港元。从技术角度来看,小米股价目前已经走出下行通道。

分项来看,2018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分部的收入约35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36.1%。报告期内智能手机销量为3330万部,较去年同期增长20.4%。

截止10月26日,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全年突破一亿台,正式进入亿级俱乐部。

小米方面称,小米8系列、小米MIX3等中高端旗舰广受市场认可。财报指出,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小米8系列出货量接近600万部,高端手机收入占比达31%。今年双十一购物节,小米MIX3、小米8、小米8青春版分别稳居3000-4000元/2000-3000元/1000-2000元(天猫、苏宁)销售额冠军。

智能手机的海外出货量展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2018年第三季度小米在西欧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86%,按智能手机出货量算,排名行业第四。

报告期内,小米在印度、印尼等市场继续维持竞争优势。根据Canalys的资料,印尼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37%,按出货量计排名第二。第三季度小米继续保持印度市场份额第一,达30%。比第二名高出7%。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小米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保持印度市场手机出货量第一的地位。

除手机之外,小米更多产品也在进入海外市场。小米智能电视今年2月进入印度市场,IDC资料显示,小米电视已经成为印度市场领先的智能电视品牌。

2018年第三季度小米互联网服务分部收入继续增长至47亿元,同比大涨85.5%。其中广告收入同比增长109.8%。

智能手机热销且用户活跃度明显提高,第三季度MIUI月活跃用户达2.24亿人,同比增长43.4%。同时,第三季度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21.1元,同比增长29.4%。

MIUI月活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华尔街见闻整理)

同时,非智能手机设备的互联网服务收入所占比重加大,电视互联网收入占2018年第三季度互联网服务总收入5.4%。这是因为小米电视以及小米盒子的月活用户数强劲增长,在2018年9月达到1590万人。

业内分析师认为,小米在长期的硬件数据积累之后,互联网服务开始进入收获期。特别是电视开始放量,巨大的存量市场使得互联网变现能力进一步提高。

IoT及生活消费品业务,在三季度继续保持高增长,贡献收入1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8%。该业务2018前三个季度总收入达289亿元人民币,已超去年全年的IoT及生活消费品总收入234.5亿人民币。

其中,智能电视销量最为亮眼。2018年第三季度智能电视销量同比增长198.5%,前9个月销量超过520万台。2018年10月首次月销量超过100万台。2018年双十一期间,智能电视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在天猫、京东和苏宁上均排名第一。

报告期内,小米继续扩张IoT品类。在7月23日,发布了米家空调,基于小米在电视市场的成功,米家空调备受市场关注。

随着小米IoT设备销量的迅速扩张,小米IoT物联网平台继续保持了全球领先的优势地位。财报显示,三季度小米IoT消费级物联网连接设备数,已经达1.32亿台(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环比增长13.8%;拥有5台以上智能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用户达198万,环比增长16.5%。

Q3财报披露当日,小米集团公告与美图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小米将获得美图手机品牌和相关影像技术,以及大部分智能硬件的30年全球独家授权。小米在公告中表示,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提升拍照体验、赢得更多女性用户。

小米方面称,这一系列多品牌策略,将有助于小米进一步扩大和丰富其用户群体,为手机整体业务提供新的增长点。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