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阅读更多请登陆www.awtmt.com或华尔街见闻APP。

作者|杨泳洁 编辑|罗丽娟

同样由好未来投资的轻轻家教和海风教育在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后,后者传出正在大规模裁员的消息。

全天候科技从海风教育内部人士处获悉,目前轻轻家教已经与海风教育合并,后者预计裁员人数达上千人,而幕后操控者为好未来。

上述人士称,海风教育目前员工总数3000多人,其中三分之一是市场及销售人员,也是此次裁员的重灾区。“目前正在分批裁员,至于技术等其他部门人员,目前还没有得到消息。”该内部人士称自己也已经在外面试新工作。

无独有偶,近日有消息曝出,同样由好未来投资的哒哒英语上海产研部门即将调至北京,不愿意北上的员工同样面临离职。

对于轻轻家教是否已与海风教育合并的问题,好未来表示以官方公布消息为准。

而截至发稿,轻轻家教尚未对事件回应;海风教育的官方联络电话仍无人接听。哒哒英语也未对传闻予以回应。

8月23日,全国中小学家教上门和在线平台轻轻家教与K12在线一对一品牌海风教育宣布全面战略合作。

据官网信息,轻轻家教上线于2015年,原上海昂立教育创始人刘常科参与创办,曾获得知名教育机构好未来和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红杉资本、IDG资本、挚信资本等联合投资。轻轻家教提供全国规模的上门一对一,以及高端在线教育服务,目前在线+上门的服务模式已经覆盖全国40多个城市。

而海风教育创立于2010年,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教育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700万,覆盖全国包括港澳台在内的所有省市,为超过 18 万名学生提供在线一对一全科辅导服务。去年1月,海风教育获得来自好未来和源码资本的数千万美金C轮融资。

“都是做中小学一对一辅导的,但特色各有不同,海风教育自主研发的AI系统‘好望角’在同类机构中具备独特优势,而轻轻家教的教研、师资能力也是中小学教育中的强者。合作之后,海风为轻轻提供线上AI系统和智能教学设施,轻轻为海风提供教研、师资和城市落地等,是一次真正的强强联合。”海风教育在其官网上如此评价与轻轻家教的战略合作。

轻轻家教CEO刘常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轻轻家教与海风教育的业务并不完全重合,双方合作的最大契机很大可能来源于共同的股东好未来。

海风教育内部人士透露,实际上轻轻家教已经与海风教育完成合并,此后将由轻轻家教作主导,“因为两家公司对比来看,轻轻家教的管理团队似乎要更好一些。”

另一方面,由好未来投资的少儿英语品牌哒哒英语则传出了产品研发部门变动的消息,可能涉及员工上百人。一位哒哒英语上海产研团队员工表示,为方便管理,公司大股东好未来要求哒哒英语原先分设北京、上海两地的产研部门现统一规整到北京。该员工表示,由于自己已经在上海定居,只能选择离职。

从天眼查数据来看,好未来创始人兼CEO张邦鑫通过欣欣相融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持股持有哒哒英语母公司上海卓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31%的股份,已成为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图片来源:天眼查

除了轻轻家教、海风教育、哒哒英语,好未来系的另外一个”一对一“项目也在近日发生了变动。

8月30日,好未来旗下的“大海1对1”给新老学元及家长发了一封信,表示从2019年9月1日起,大海1对1将正式更名为学而思网校1对1。这意味着好未来正尝试将一对一“嵌入”整体在线课外辅导的业务当中,此后大海1对1将可直接从学而思网校导流,节省大量投放成本。

图片来源:学而思网校1对1服务号

轻轻家教、海风教育、哒哒英语、大海1对1都有“一对一”的教育产品,他们背后都站着一个共同的投资人——好未来。

图片来源:黑板洞察研究院

消息人士明确指出,近期海风教育和哒哒英语的变动均与好未来有关。

根据好未来最新公布的财报数据,其2020财年第一季度净收入7.028亿美元,同比增长27.6%;归属于好未来的净亏损为730万美元,这是好未来成立9年以来首次亏损。

从财报来看,亏损主要来源于长期投资减值损失,损失高达5059.4万美元。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好未来长期投资项目减值的构成,有两大项累计占比97%:首先是在线教育和在线平台相关项目,减值3488万美元,占68.5%。其次是成本法投资的项目(即持股20%以内),减值1449万美元,占28.5%。

图片来源:好未来财报

作为声称要探索未来教育新模式的科技教育公司,好未来从 2011 年起就频频对外出手投资。据《中国企业家》报道,在投资业务上,好未来旗下分设战略投资部和教育产业基金两个投资主体,共管理5只基金。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 8 月 30 日,好未来公开参与投资的案例已达149起。

但投资的在线教育项目仍然难以盈利,参股投资的大量早期项目还未能带来回报,好未来似乎正在经历投后困局。

巨额亏损之下,对一些持续烧钱而看不到回报的业务进行收缩调整,对好未来而言,或可缓解当前局面。

在上述海风教育内部人士看来,好未来促进轻轻家教和海风教育双方资源共享,同时借助裁员优化内部结构,是为了盘活所投项目和节省成本。

在今年暑期K12教育公司的广告大战之中,一对一赛道则显得较为冷清。

据36氪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参与暑期招生战的在线教育公司广告投放总额达到30-40亿元,仅猿辅导截至今年暑期结束的招生投入就累计达到4-5亿人民币。其中参与大战的公司以猿辅导、学而思网校、作业帮等主打双师大班课为主的在线教育机构为主,而主打在线一对一模式的公司则相对沉寂。

“一对一的财务模型已经被验证走不通了。“多位从业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这一共识。

一对一模式刚刚推出的时候,受到了市场的热捧。由于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壁垒,让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各类教育辅导服务,一对一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市场及家长认可。

2014年,多家主打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公司如VIPKID、哒哒英语、掌门1对1等成立。2016年,猿辅导、作业帮、学霸君等其他类型在线教育企业也纷纷增加一对一业务。

在此期间,好未来也在不断做加法。2017年,好未来参投了哒哒英语的1亿美元C轮融资;2018年7月,海风教育宣布完成C+轮融资,由好未来领投;2018年9月,好未来内部孵化的一对一项目“大海1对1”浮出水面,亲自下场PK。

但时隔不久,一对一模式的瓶颈开始显露。由于一对一模式对师资的依赖较高,扎堆入局的一对一企业加剧了对教师和学生资源的争夺,进而推高了教学成本和获客成本,导致不少企业的盈利困难,甚至出现亏损。

海风教育就是其中一个。据其内部人士透露,去年各教育机构都在疯狂获客,海风教育也加入其中,但大量投放之后效果却不如预期,“获取一个付费用户通常需要数千元的成本,海风教育平均10000元左右的客单价,仅师资成本就占了50%,流量成本又占了20%-30%,剩余部分还要用于支付庞大的运营成本。”

相比之下,小班课和大班课虽然单价较低,但转化率较高,流量成本、师资成本更低,对于公司经营来说更具优势。

同时,在线教育监管政策的出台也让一对一模式处境更为艰难。2018年8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其中第九条明确规定: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财务与资产管理的规定,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而在此之前,在线教育机构销售的一对一课程多为半年或者一年期,客单价较高。上述政策也进一步削减了一对一业务的客单价。

今年7月15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又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意见》规定校外线上培训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另外,从事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培训的人员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聘用外籍人员也需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虽然新政提到,到2020年6月再对各机构进行最后排查,给出了一年的缓冲期,但这还是加大了一对一在线教育公司师资的招募及培训难度。

“如果没有足够的老师,很难扩张,招了学生也教不过来,”一家在线英语机构的市场部人士提到,“而作为互联网企业,需要不断的扩张,有良好的增长,才能有融资近来。”

融资难近来也已成为了压在教育行业的一座大山。根据《2018-2019中国互联网教育投融资研究报告》,2019年前两个季度,在线教育投资共160起,融资额131亿,融资额同比下降33%。

“市场整体环境遇冷是一个原因,另一方面,去年的热捧过后,现在教育已经不是风口了。”某在线教育创业公司的管理层谈到,最近一段时间,他明显感受到在线教育行业的融资事件数量“下降了八成”。

困境之下有公司选择了逃离。2019年初,猿辅导主动关闭了一对一业务;去年10月,学霸1对1和上海理优一对一被曝陷入危机,已先后停止了营业。这给在线教育一对一模式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曾经的风口进入低谷,仅时隔一年。

真格基金副总裁姜敏姜敏曾在去年预测,“2019年可能会有些一对一教育公司倒闭,但主要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这些公司本身一对一模式的财务模型存在天然的问题,现金流没有打平。当资本市场不好、融资不顺的时候,有可能会面临生存的危机。”

君联资本分析师也有类似的观点,“这两年的部分在线教育企业的倒闭则是资本寒冬引发的后续反应,究其本质是在线教育的盈利模式不清晰,部分创业者又太看重速度和规模,忽视教育本质。”

如今,在线一对一赛道上剩余的选手已相对有限。如何抱团取暖、节衣缩食熬过寒冬,或成为这些企业亟需思考的问题。

但对于整个教育行业的发展,依然有从业者保持乐观。“教育是一个慢行业,注重教育内容的品质,不能像共享单车这种行业,有量就足够了,”一位从业者分析,前几年,教材、师资、教学方法一直在积累,现在等于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准备好了,整个行业也正在走向成熟。

君联资本分析师也谈到,实际上一些企业的淘汰,反而更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