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反思几大神车的机会,比如小鹏汽车、蔚来、理想汽车,包括特斯拉、A股的比亚迪、小康汽车、江淮汽车和长安汽车等等。市值多夸张我不说了,说说几个隐忧。

言必称苹果替代诺基亚,电动车开启盈利新方式创新,先说特斯拉能不能成为苹果,那先说苹果区别于特斯拉:

第一,苹果对诺基亚的替代,不仅是技术上,也是艺术上的碾压。

第二,苹果的超额利润来源于IOS系统。有垄断的不可复制的创新。

第三,苹果轻资产,现金流极好。他是设计公司芯片公司。

第四,苹果单价高,毛利高,高端市场,市场渗透率并不高。

第五,苹果的护城河有文化因素,类似于白酒中的茅台。

再说几个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目前电动车对传统车的改变,本质上,还是处在动力方式的改变,没有驾乘体验甚至更多的改变。并没有出现像IOS替代塞班那种碾压的操作系统和使用感受的创新。

第二,目前电动车所谓的创新,都是技术上的创新,是可以复制的创新,没壁垒的创新。所谓专利都可以绕开。包括特斯拉MODEL X的一些人机交互,传统车企都有。

第三,汽车的替换周期很久,存量也很大。手机0.5-2年的替换周期。可以快速的确立优势,让竞争者消失。但是汽车10年的 替换周期让传统车企有足够的时间改变。

第四,车企的竞争包括龙头企业特斯拉还在通过不断降价的方式(压缩利润))来改变。如果说没有壁垒出现,电动车企因为标准化的方式反而会让整个汽车领域的总业绩下降,而不是上升。

大家都在做小米的事情,好像没有人做苹果的事情。

第五,反而重要的文化因素和定价权在传统车企手里。电动车企没有。消费者愿意加价上百万买奔驰G,和丰田埃尔法,愿意接受BBA,包括保时捷,劳斯莱斯宾利,显然不会再电动车上付出溢价。

看二手车电动车的折价率更能反应。

我去试驾过 比亚迪汉  ,比亚迪对车的赞美更多的还是再说底盘调教和外形,再说自己用的奔驰S的团队。然后是刀锋电池的安全性。

第六,汽车重资产,相对于手机而言,对成本的控制能力和把握能力要求更高,新车企可以通过减少车型来控制成本。但是汽车需要差异化,是文化生活定位,未来降低成本,提升毛利,电动车企没任何优势。

第七,传统车企已经再做出改变了。而且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来改变。

第八,实际上未来很多软件服务费用是冲突的。比如手机电视等。

第九,每个公司的成功不代表可以复制到任何领域,比如APPLE TV。华为造车也不一定成功。

最后关于市值空间。

传统汽车不仅是工业产品,也是定制化消费品。

他有文化的,大家愿意给更豪华的品牌溢价,甚至大家迷恋于V6 V8 V10 V12这种对出行没什么意义的工程师汽车文化,或者超跑和特定车型更多的的消费,也会愿意给一些手工制作的非标产品更高的价格。他的价格不仅取决于硬件的价格,更取决于文化和调教。苹果对手机领域出现一定是拉高了手机整体的利润,小米的出现是降低了整个行业利润。

现在电动车做的多是后来的事情,不断更加标准化可量化的同质化的东西出现,未来电动车硬件利润会更低,而不是更高。同时给予的软件消费,也要参考其他消费电子的分流和消费者实力,是否能开发更多的用户价值,或许要打一个问号?

我甚至觉得电动车把汽车从一个文化消费的,可能高毛利的类似于LV,白酒的定制化行业,变成了一个标准化制造业屌丝行业。另外对手机和电脑而言,硬件其实上不赚钱,超额利润都被系统和软件赚走了。造车新势力,未来会是戴尔,联想,还是微软呢?苹果之所以是苹果,是因为他有IOS @今日话题   

换句话说,和感官有感觉的行业都是好行业,但凡数据能量化的产品反而都不太行。

比如苹果使用者不在乎硬件数据,就说她好看。买奔驰的可能不在乎动力。买牛马伦跑车的更多的是看他的外形,不在乎动力扭矩背后的价格。买茅台的会说好喝,不在乎用的什么材料。买LV的不在乎他用的什么皮。你去一家好吃的餐厅愿意付出溢价,绝对不会看他用的什么猪肉和花生油,甚至用了多少猪肉。

但是电动车呢,都在拼所谓的数据和性价比,形势里程,把一切都简单化,数字化,标准化。这种行业好像没有好行业。比如小米一直再堆硬件,跑分,那么如果跑分高就是性价比,这是电动车的悲哀。当然小米可能依赖于未来万物互联的用户数据和软件赚钱,电动车呢?

本文作者:天道酬勤我午休,来源:雪球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