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阅读更多请登陆www.awtmt.com或华尔街见闻APP。

作者|张超  编辑|罗丽娟

处暑一过,北京立刻凉爽了起来,微风不燥,阳光正好。

晚7点过,肖尔(小红书账号:叫我肖儿啊)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照例骑车回家。

从公司到家全程大约10公里,路况好的时候她一般只需要20多分钟就能骑到,慢的时候也就40分钟左右。

“晚风吹在身上,带着30-40公里/小时的速度骑行,不会特别累,但是感觉特别自由、快乐、刺激。”下班骑行回家的这段路,是90后“打工人”肖尔每天最期待的时刻,也是一天中难得的放松时光,“因为想着下班能骑车回家,就会觉得这一天特别短。”

肖尔已经骑行三年多,中间换过几次装备和车辆,算得上是个专业的骑行爱好者了。

宽阔、平坦的长安街,不仅严格区分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还禁止摩托车和电动车通行,非常适合骑行。原本“刷长安街”是不少骑行爱好者热衷的活动之一,但从2022年春天起,肖尔明显感觉到,夜晚的长安街已经拥堵不堪。

一股城市骑行风,迅速刮遍北京城,还一路南下,向着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蔓延。越来越多人加入到了这项运动中,骑行的身影遍布城市街道、丛林山涧、高山峡谷。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自行车可以分为:山地车、公路车、折叠车、旅行车等。其中,山地车操控性好,结构坚固;公路车轮细、车轻、速度快,在平路上具有明显优势;折叠车方便携带,外观新颖;旅行车则牢固稳定,能应对恶劣环境,更适合长途骑游。肖尔选择的就是公路车。

肖尔的第一辆公路车

京东平台数据显示,按照成交额统计,今年6月以来,公路车同比增长120%,城市自行车同比增长90%,山地车同比增长70%,折叠车同比增长60%,穿戴装备同比增长100%,骑行服同比增长163%,自行车配件同比增长90%。

骑行运动火爆的同时,动辄上万元、十多万的装备价格也受到市场关注。因此,骑行被不少人质疑是富人的新型“社交货币”,认为骑行爱好者们“下血本”买的不只是辆车,而是突破社交圈层的“门票”。

不少门店甚至已经严重缺货,专业的公路车、山地车更成为了一种“期货”,需要先付押金,再排队等待取货。

骑行市场到底有多疯狂?这门生意造富了谁?城市骑行风又能刮多久?

相较近两年大火的滑雪、溜冰等运动,骑行似乎是参与门槛更低的一项运动。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二八大杠”,到90、00后童年的“四轮自行车”,几乎每个国人都有一段关于自行车的记忆;在运动场地方面,骑行几乎不受限制,有路的地方大多也就能通自行车。就这个角度来说,骑行可以是一项大众运动。

肖尔明显感觉到,今年长安街上骑车的人“多到已经提不起来速度了”。

住长安街边的陆婷也发现,今年5月开始北京的骑行爱好者数量明显增加,“晚上7点到10点多,外面都是乌泱泱的自行车队伍,长安街都快要堵上了,自行车流量大概翻了一倍多。”

长安街上的“夜骑大军”

多个平台侧的消费数据,也清晰地反映出了骑行市场的火爆,蔚然成风的骑行运动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热潮。

京东新百货自行车品类销售增长迅猛,北京、广东、江苏、上海、四川是骑行设备购买力最强的前五大省份;北京、上海、成都、深圳、苏州是购买骑行设备最多的前五大城市。

而在唯品会上,今年4月以来“骑行”的搜索量同比均保持着几乎翻倍的增长。成交方面,2022年以来,骑行配件的销量同比增长97%,自行车尤其是山地车的销量增长明显,同比涨幅达35%以上;同时,骑行服也是投身这项运动人们必备的装备之一,暑假期间骑行服销量同比增长47%;此外,骑行正在由个人运动向全家运动发展,2022年儿童自行车销量同比增长32%,其中来自90后的销量同比增长43%。

图片来源:唯品会

根据唯品会数据,从年龄层看,90后、95后对骑行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95后自行车销量领跑全部年龄群体;从地域看,河北、安徽、辽宁、内蒙、四川等省份是自行车、骑行配件销量涨幅最高的几个省份,其中河北的总体销量增长领跑全国,涨幅高达342%。

尽管骑行相较其它运动更容易发展为一项大众运动,但其专业门槛却在这股风潮的侵袭下无形被抬得非常高。

陆婷在北京经营着一家健身工作室,出于业务需要陆续接触了跑步、网球、游泳等运动。骑行是她从去年开始爱上的运动,“非常方便,推着车下楼就能骑,不需要像滑雪之类的运动做非常多准备。”

2021年7月,陆婷为了完成铁人三项比赛,花费9990元在线下购入了人生第一辆两轮“战骑”——闪电Allez elite。在自行车领域,闪电素有“自行车界BMW”之称,是环法比赛专用车。

陆婷的第一辆“战骑”

陆婷起初只是为了尽快完成比赛,所以买了一款入门车。但在之后的线下活动中,她爱上了骑行的快感和刺激,果断又购买了一辆Aehtos超轻公路自行车,“车身材质是碳纤维的,只有400克,任何一个女生两个手指就能轻松拎起来了。”

或许正因为材质特殊,车身也相对容易折损。陆婷的车架就在一次户外远郊骑行时,因为意外折断了,只能又更换了一次。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在车上的花费大概已经达到15-18万元了,其中包括在服装上4-5万元的投入。”即便陆婷的经济压力不算大,但她也觉得,“这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肖尔作为进入职场不久的白领,由于收入有限,在骑行方面的预算也相对比较克制。但她买的第一辆车也是一款捷安特碳纤维公路车,售价在12000元左右;之后慢慢升级了轮组、坐垫等各个车配件,如今单车总价也突破了2万元,“在单车上的总投入达到了4万左右,还不算购买骑行服的开支。”

京东数据显示,平台最热门的公路车价格主要分布在1万元以上,车型销售占比达10%;而传统山地车最热门的价格区间在1000-2000元;折叠车、城市自行车的主销价格段在500-1000元左右。

自行车的分类存在差异,导致价格也有较大变动。但大部分骑行爱好者因为运动需求和路段条件要求,购买的都是公路自行车,单车入门款价格就在上万元。对比时下火热的飞盘,几十到几百,最高几千元的售价,骑行显然是项专业门槛更高的运动。

骑行是项不折不扣的“烧钱”运动,但这门生意却不似想象中好做,鲜少能听到“一夜暴富”的故事。

北京骑意俱乐部(简称“骑意”)负责人何冬东从2001年开始就经营自行车生意,是目前闪电自行车在北京最大的代理商,“我在这个行业已经做了20多年,见证过非典、禽流感,包括现在的疫情。”

2015年前后,何冬东一度在北京开出了10家门店,生意非常火爆。但很快受到市场环境波动影响,开了没两年,门店数量就砍掉一半。

“这个市场一直在周期性波动,生意好的时候就多开店,生意不景气就关店。”随着今年骑行市场大爆发,何冬东计划继续在北京国贸、门头沟等地开店,“可能会弹回到10家店。”但受制于自行车供应链产能影响,业务很难在短期内得到快速扩张。

中国不仅是骑自行车大国,也是自行车制造大国。户外生活方式品牌而意的联合创始人兼CEO罗园告诉全天候科技,中国(含台湾地区)是目前全世界自行车最大代工国,基本完成了全球70-80%的代工量,包括有名的公路车架均在中国代工。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有完整的自行车产业链,一般自行车品牌只是指生产车架。”而罗园指出,一辆自行车主要由车架、变速(套件)和轮组这三个重要部分组成。

其中,车架的几何设计、材质和工艺决定了自行车整体的性能和舒适度;变速套件的传动系统可以轻松的帮助骑行者保证平路、爬坡的性能,维持精准稳定;轮组以其气动性能决定骑行中的风阻。

从上世纪30年代变速器问世以来,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全球变速器市场格局基本稳定:由禧玛诺(SHIMANO)、速联(SRAM)和CP(campagnolo)三分天下。

根据罗园的介绍,当前车架主要在中国生产,但上游变速器的供应链则基本被掌握在了日本自行车零部件、渔具和划船用品制造商禧玛诺的手里,“禧玛诺市占率三大品牌排名第一,CP的控股方也是禧玛诺,速联在产能和高端配件的应用量上都无法与禧玛诺抗衡。”

除此之外,车胎、车座、把立等自行车零配件来自全球不同国家,骑行运动所用的中高端运动自行车实际上还是一个全球组装的产业链。

也正是因为存在生产制造壁垒,中下游很难出现疯狂的造富景象。

何冬东向全天候科技透露,在他的门店中上半年整体销售速度比较快,“但由于货源紧张、客户涌进来比较多,看似几个月营业额翻倍,最后拉通全年的业绩看,我们预计今年同比只有20%-30%的增长。”

罗园也透露,而意全国共有6家门店,其中三家在北京,“每个门店基本月销量在50台以上,这还是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

北京通州某自行车店老板张程也向全天候科技透露,原来门店均单价在1-2万元间,“现在低端车已经完全断货,均单价肯定是2万以上了,往上拔了一个档。2021年还能跟顾客说三个月的到货周期,现在已经没法预估交付期,也不确定能拿到什么车,供应商分到什么车就卖什么车。”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自行车市场规模为1940.7亿元,预计2022年自行车市场规模将突破两千亿元,此后将保持平稳增速逐年扩大,2027年预计可达2656.7亿元。

图片来源:艾媒咨询

在分析这股骑行风潮盛行的原因时,无论商家还是消费者,不约而同指向疫情之下的市场需求。

不确定的增长因素让谁也没法儿判断,这股“骑行风”究竟能刮多久,能让产业链上下游长多大?

偏好户外运动的陆婷表示,自己应该会坚持骑行下去,“这既是一种适合不爱跑步人的运动,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况且我已经投入了非常多,不想轻易放弃。”

肖尔也有非常强烈的长期坚持骑行意愿,“除了能锻炼身体,骑行已经成为一种社交方式,我骑在长安街上就会有不同年纪和背景的人来聊天。”

在骑行圈,肖尔认识了36岁生完两个孩子、身材样貌依然维持在二十多岁状态的姐姐,结交了日骑200多公里、还能爬坡4000多米的同龄人“驴精”,还有年近六十仍在骑行的阿姨。“看到所有人这么坚韧,我就不忍心放弃,就想跟大家一起坚持下去。”

事实上,为了留住用户、延长自行车销售链,不少门店和俱乐部都会通过组织线下活动来维持用户活动度,增强消费粘性。

以何冬东所在的骑意为例,除自行车销售,其更主要的业务还包括骑行教学和组织线下活动。像陆婷、肖尔等到线下门店买车的骑行爱好者,通常在下单后都会被拉进门店社群,方便后期互动。

根据骑意的课程安排,每周一至周五会组织非营利性常规骑行活动,每组20人左右,按照水平不同进行区分;随着亲子市场走俏,其中又开发出了线下亲子活动。周末则会组织稍大规模的长远途近郊骑行活动。另外,骑意还会不定期组织长途旅游骑行,去到云南、新疆、青海等地。

骑意长途旅游骑行

2022年以来,骑意积累的用户达13000余人,活跃会员数在2000-3000人左右。“我们的盈利点就是亲子活动和长远途旅行,但受到外部不确定因素影响,长远途旅行目前还比较难挣钱。”何冬东说。

2021年8月,陆婷跟着骑意参加了一次旅游骑行,大概一周的时间收费1万多。无论吃住还是路线规划,以及沿途风景,都令她十分满意,这也让她萌生了扎根骑行、升级装备的想法。

不过,按照何冬东的说法,这类长途旅游骑行虽然动辄收费数万元,但住宿都按照五星标准,还有人、车投入,“如果参与人数不足的情况下,基本就会亏钱。但我们还是要把这个模式打造出来,把服务标准打造出来,这样才能提升口碑,留住用户。”

与骑意不同的是,而意在留住客户上主要的方式是打造“第三空间”,以骑行生活方式将自行车与骑行者之间的关系展现出来。比如,用公路车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休闲服饰来搭建“城市场景”,专门给用于通勤穿戴的商务骑行服饰风打造的“商务通勤场景”,用周末专业骑行周边商品和骑行架、露营帐篷、登山布景打造的“户外场景”等。

在第三空间里,而意通过咖啡、餐厅,将用户留在店内,让大家可以交流感受体验骑行生活。差异化的场景,也让而意将业务从自行车销售延升到了餐饮、服装、杂货、鲜花等领域。

按照而意联合创始人兼CEO罗园的说法,公司目前各版块业态都是单独算坪效,“每个板块都盈利,每个板块单独的绩效都是理想生意模型。”

当然,基础的骑行教学和线下活动也是而意没有忽视的部分。据悉,而意每年的线下骑行活动数已经接近200场。与此同时,9月而意RE Station骑行驿站也将在三里屯太古里正式启动,将在协助改善城市停车,维修,便利店,租车,还车,城市信息汇集发布等自行车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功能。

宽敞无人的街道,顺坡而下,在风驰电掣中感受风扫脸颊、心跳加速、肌肉紧张,这种别样的快感成为了不少骑行者对这项运动上瘾的原因。看似丰富多样的线下运动和超脱日常的社交圈,也令许多人趋之若鹜。

身临其中的陆婷却认为,骑行是一项非常需要技巧的运动,必须经过严格的学习训练才能上路;而骑行圈也确实存在“内卷”的情况,看到别人买高档车不免也会羡慕和向往,“圈内高端车十几万的都有,但我觉得还是要量力而行。从我自己的体验来说,一两万和十万的车骑着没觉得有太大区别。”

专业骑行圈的人,表现出了一种异于火热风潮的冷静和理智,某种意义上,或许更利于这个赛道长远健康发展。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