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阅读更多请登陆www.awtmt.com或华尔街见闻APP。

作者|于惠如 编辑|罗丽娟

“智能座舱有两种,一种是鸿蒙,一种是others。”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2022年华为HDC大会上豪言。

这不是余承东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如此介绍鸿蒙智能座舱。

不久前,在问界M7的发布会上,余承东称“华为鸿蒙智能座舱是世界第一”。更早前,极狐阿尔法S·HI版上市时,余承东亦是表示,华为鸿蒙智能座舱“是全球最强的智能驾驶感知套件,没有之一。”

作为近两年汽车行业的热点话题,中国汽车座舱智能化的发展水平和趋势备受业界关注,这其中,华为智能座舱的底色究竟如何?

“5年前,大家买车的时候会考虑发动机的排量、百公里加速、轴距等问题。但是现在,大家更关心车的续航里程、智能化水平,在智能座舱上有什么体现等。”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战静静在HDC智能座舱媒体交流会上说。

不过,对于智能座舱这个时下正火的概念,行业还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被行业认可的、与其最“搭边”的两个词是人机交互和第三空间。

在战静静看来,智能座舱之所以能大火,背后“推手”不仅仅包括制造商,还有逐渐成熟的技术,以及待满足的消费者需求等。

汽车智能化时代,一边厢,用户对汽车的理解从简单的出行工具转换为家庭和公司之外的第三空间,希望汽车座舱内的安全性、娱乐性与舒适性比以往提升。另一边厢,汽车制造商致力于通过车载软硬件、车载网联和人机交互等技术将座舱打造成可以提供场景化服务的空间。

此外,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培育和鼓励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推动作用凸显。智能座舱作为智能汽车的关键领域,成为政策红利的直接受益赛道。

第三方市场机构IHS Markit 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为360亿美元,2030年预计将达到68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4600亿元。另一家机构ICVTank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达到1030亿元。

与自动驾驶相比,智能座舱与汽车底盘控制目前关联度较低,不会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牵涉到的外部安全、监管压力带来的不确定性较小,更容易落地。正因为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视线转向智能座舱。

一方面,汽车业界玩家不断延伸能力圈,整合产业链、合作上下游,增强软硬件掌控能力。 例如,造车新势力全栈自研,传统车企合作求变,均纷纷加码智能座舱。另一方面,科技企业、互联网巨头等“外来”玩家入局,分享红利。

“新入局者带来的新鲜血液正在改变着原有的车企和技术体系。”战静静表示,当前,智能座舱产业的跨界整合与合作已成为常态。

而华为则是这场跨界合作盛会中的典型代表。

此前,余承东也不止一次公开表示,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是整个智能化造车的核心,也是华为最擅长的部分。

华为智能座舱的底色究竟如何?

两年前,华为发布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三大平台:鸿蒙车机OS软件平台、鸿蒙车域生态平台以及智能硬件平台,主要是通过“麒麟模组+鸿蒙OS+HiCar”的模式进行切入。

在刚刚过去的三个月,华为深度参与的AITO问界系列连续三个月交付量破万。问界M5、M7具有鸿蒙智能座舱的加持。

在问界的宣传文字中,鸿蒙智能座舱具备6大软硬件能力:智能的鸿蒙OS基础平台,包括AI计算、语音交互、视觉识别、设备互联等等;华为独有的人机交互设计;强大的分布式能力;贴心的鸿蒙OS智慧能力,包括保险救援、待取快递提醒、小艺建议等;高清的华为车载智慧屏;高保真的HUAWEI SOUND车载音响系统。

用华为终端BG智慧出行软件部部长季神洲的话来总结鸿蒙智能座舱,即:聪明的助手、可靠的伙伴。

华为之外,新能源产业链上的企业都在通过屏幕、语音语义等技术来推进和布局智能座舱。如,搭载了五块屏幕和语音手势融合交互技术的理想L9、提供双大屏幕的小鹏G9等。

与它们相比,华为的鸿蒙智能座舱有何不同?

“在智能终端上,我们的OTA是非常领先的,但在车这个领域,我们的实践不是特别多,“季神洲直言,”不过,华为的软件工程能力,长期在智能座舱上的积累,让我们在智能座舱上OTA的升级方面处于行业领先。”

在他看来,华为号称“世界第一”的自信来自于其软件工程能力以及1+8+N的多端协同,可在智能座舱上实现流畅、智慧的体验。

 “你说我们怎么比第一,就是‘不服来战’。” 季神洲说。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