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开启双品牌时代,百亿补贴一加
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阅读更多请登陆www.awtmt.com或华尔街见闻APP。
作者|于惠如 编辑|罗丽娟
OPPO也开始了双品牌战略。
近日,OPPO高级副总裁、一加创始人刘作虎在一加9周年线上活动上宣布,OPPO、一加正式开启双品牌战略。
国产手机厂商,双品牌策略并不少见,如小米与红米、分家之前的华为和荣耀等,但与这些厂商依靠主品牌影响力孵化子品牌不同,OPPO的双品牌轨迹属于“二合一”。
去年,单飞8年的一加正式回归OPPO,二者开始融合发力。
在一加9周年活动上,刘作虎宣布OPPO针对一加的大礼包:“护航计划”,即未来三年给一加单独投入100亿。
此外,一加定下了目标: 未来三年在国内2000元以上线上市场份额第一。
OPPO的双品牌策略究竟怎么开展?作为OPPO聚焦性能赛道的子品牌,百亿补贴究竟要怎么用?
“OPPO、一加正式开启双品牌时代。”一加周年庆活动上,刘作虎回应一加、OPPO融合后的品牌定位与产品规划:在该策略下,OPPO与一加建立各自的品牌特色,推出差异化产品,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用户需求。
双品牌策略下,OPPO会继续通过Find和Reno两个系列,发力影像和设计两个赛道。作为OPPO旗下主打性能的先锋品牌,一加将聚焦性能赛道,打造兼具极致性能和质感设计的产品。
OPPO和一加的融合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2020年5月,OPPO调回刘作虎担任首席产品官,全面负责OPPO、一加的产品规划。年底,一加研发、电商及客服部门与OPPO融合。
刘作虎回归一年后,一加手机也正式回归OPPO,成为OPPO旗下独立运营的子品牌。
根据OPPO当时的官方回应,一加回归是为了进一步发挥协同作战的优势,更好地资源共享、效率共享、促进品牌发展。而合并之后,双方将共同推出更具有创新力和差异化的产品。
不过,在外界看来,OPPO旗舰机Find系列和一加旗舰机在定位、价格等方面均有重合,二者均以影像、色彩为卖点,这也造成了两个品牌在高端市场的非必要竞争,老将刘作虎携一加回归,有利于解决该问题,帮助OPPO更好地梳理产品线和定位。
“手机这个行业,一个品牌有时候很难覆盖所有的用户,所以我们用双品牌策略去打不同的人群。过去一年,我们一直在探索双品牌的定位、市场打法。今年上半年我们就非常明确这个定位了,整体来讲,两个团队的融合还是比较顺利的。”刘作虎说。
至此,一加站在了新起点上。那么,双品牌策略下的“新”一加有规划?
成立8年,一加只有数字系列一条产品线。但与OPPO融合后,一加新加了一条产品线。今年4月,一加发布全新Ace系列,首款产品定位中端市场,售价2499元起,主打性能和游戏体验。
“我们希望,三年内,在2000元以上的线上市场,一加能做到份额第一,这是我们最核心的目标。”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表示,一加手机主要覆盖价位段为2000元以上,第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把数字系列和Ace系列的认知,包括销量规模做起来。
对于产品迭代的速度,李杰透露,一加将秉持之前“保守派”的风格,不做所谓的小升级、小改款。“现在大家确实也想买一个品质更好、用更久的产品,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现在的产品布局,短期之内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甚至未来,各个系列的产品、产品线我们肯定不会有什么调整,但是我们肯定会不遗余力地把产品做少、做精、规模做大,我觉得这也是每一家做手机的公司所追求的。”刘作虎说。
与OPPO融合后,一加的“资源”变多了。供应链之外,OPPO的渠道、技术、服务体系等均对一加开放。
以今年4月发布的Ace系列产品为例,其150W超级闪充、散热材料等技术都来自OPPO。
一加周年庆活动上,刘作虎又带来OPPO为一加开启的护航计划:未来三年将单独为一加投入100亿,并在技术、渠道、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除了资金上的百亿补贴,技术上,OPPO研究院、研发部门的领先技术向一加倾斜,特别是性能赛道的前沿技术,会优先向一加倾斜;渠道上,一加入驻OPPO全国超5000家线下门店;服务上,开放OPPO超1000家售后网点,为一加用户提供售后服务,网点覆盖全国90%以上地级市。
“今天讲的100亿,是我们根据未来市场的突破、产品的需求推算出来的,但并不代表这是一加单独的研发团队,研发投入、其他的核心投入,整体算下来差不多是需要这个数。”刘作虎介绍。
OPPO提供的百亿补贴,一加打算怎么花?
刘作虎表示,最核心的投入是研发投入。“一加的定位是主打性能的先锋品牌,因此我们会在性能方面倾注更多新技术,在这方面的研发投入还是挺大的。”
“在全面流畅这块,我们更多还是要从CPU、内存和存储这三个角度切入,重点会投资的方向,包括端云编译、锁竞争、应用预加载、应用断点重生、CPU调度算力模型、动态帧率刷新技术、热源识别智能温控、存储文件管理、返碎片技术、存储加速,并且未来我们计划做自研的存储芯片,能够保证手机整体流畅,基本从头到尾都流畅,用四年以上都没问题,这些东西都需要做底层研发。”李杰补充说。
据李杰透露,一加11将会在内存、材料等方面使用一些革命性的优化技术。“很多项目陆陆续续都已经在开展过程当中了,接下来在具体的产品上见。”
为将更多的成本投入到研发、产品上,李杰提出“未来三年硬件综合净利润率可以为0”的全新战略:“我们可以接受利润为0,把更多的成本投入到产品上,把产品做到极致,给用户物超所值的体验。”
在他看来,硬件综合净利润率为0,不是定低价、打价格战。“这不是我们的初心,一加的核心是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把产品做好,把真正的体验做好。”
2022年,由于受到外部大环境、手机技术发展、消费者需求等方面影响,智能手机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根据市场第三方机构IDC的数据,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仅有3.02亿台,同比下滑8.8%。
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市场也未能独善其身。第三方市场机构Canalys的统计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7000万台,同比下跌11%。
近几年,手机性能过剩、新品创新不足,软件方面也未出现新的“杀手级”应用,导致消费者缺乏换机动能,对手机需求持续下降。
2023年,智能手机市场能否回暖?
多个机构的预测并不乐观。IDC认为,经济环境和消费者信心需要更长时间恢复,明年上半年库存压力依然存在。预计2023年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0.9%,降幅收窄。
Counterpoint预测,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将在2023年同比增长2%。不过与该机构此前预测的增长6%相比,略有回调。
Strategy Analytics的报告称,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下降10%,下行轨迹将持续到2023年,但年增长率将改善至-5%。
对此,李杰认为,明年市场是否回暖无法准确预测,但整个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容量将会在2.7亿台附近波动。
“毕竟手机是一个刚需市场,所有人都需要一部手机,再跌也跌不到哪里,它会在一定量上持续稳定。”李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