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秘籍”:算法种菜?
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阅读更多请登陆www.awtmt.com或华尔街见闻APP。
作者|张超 编辑|罗丽娟
崇明,上海北部的一座河口沙岛,以1/5城市陆域面积供给着1/3地产农产品,素来有“上海粮仓”和“菜园子”的美誉。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加上农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崇明开始向着“农业科创岛”的方向转型。各类农业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场景都汇集于此,“第三届多多农研大赛”决赛也于2月13日正式在这里拉开帷幕。
来自全国的四支参赛队伍将在未来90天里通过AI技术、算法等手段,在“植物工厂”里比赛完成三茬“翠恬”生菜的种植。
作为一家以农产品零售起家的平台,拼多多在打通了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千家万户的上行路径后,又开始对供给侧“动刀”,“多多农研大赛”就是其推动供给侧改变的一种形式。
前端技术的任何小进步,都可能解决农业经营主体的众多难题,从而让农产品供应链保持稳定、健康的状态。从长远看,这也是拼多多维护生意基本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这是拼多多举办农研大赛的第三届,从种植产品、赛事难度到考评标准都有了明显变化。
在种植对象上,经历了草莓、番茄到生菜的转换,越来越贴近消费者日常生活需求;在赛事难度上,种植环境从云南高原温室升级为纯人工光、立体种植的集装箱,逐步加强机器和算法的比重、摆脱对传统人力种植的依赖;在考评标准上,也从单纯追求产量到兼顾品质和产量,再到如今产量、品质、能耗多维度综合考核。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比赛队伍呈现出了年轻化的趋势。在四支队伍中,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的CyberFarmer团队全是90后,队长郑建锋更是四支决赛队伍队长中唯一的一位90后,此前曾带领团队获得过“第一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AI组冠军。
据悉,本次大赛由拼多多携手光明母港(上海)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
在崇明花博园内的光明母港垂直农业研究中心,已经放置了4个改造好的20尺集装箱。它们外观看起来平平无奇,实则是这次比赛的“主场馆”。
“第三届多多农研大赛”集装箱植物工厂
透过集装箱的玻璃窗户可以看到,在不透光的箱内摆放着3x3结构的立体栽培架,每区横12竖9整齐排列着栽培口,上边还安装有四路光谱调光灯;紧邻货架的里侧,还安置了用于监测植物生长数据的仪器和控制室温的空调机等设备。
集装箱内的仪器设备
这种模式,被称作“垂直农业”或“植物工厂”。它能在完全密闭或半密闭条件下通过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作物在立体空间、周年计划性生产。
换言之,垂直农业的种植模式,在技术上打破了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常态,可以实现全人工调控、不受生长空间和气候条件等外部环境干扰,以稳定农产品生长的品质和产量,从而保障食物供应的持续性。
由于具有较高的移动性和灵活性,集装箱植物工厂一方面可以建于科研院所、都市建筑、边防哨所、岛礁、舰船、沙漠海洋石油勘探平台等场所,承担科学研究、育苗、蔬菜生产等任务;另一方面可以建在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稀缺的超大城市周边,从而减少农产品运输距离、满足消费需求。
植物工厂模式,多年来也一直被国际上公认为是设施农业的最高级发展阶段,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按照规定,未来90天里,四支参赛队伍就要在改造好的集装箱植物工厂内,利用LED照明、室内环境控制技术、营养模型、算法等科技手段远程控制作物生产所需的“温、光、水、肥、气”等要素,挑战以更低的能耗、更短的生长周期,种植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的生菜,并设计产品最终形态,验证商业化可行性。
郑建锋告诉全天候科技,智能LED植物工厂的投入成本,大致可以分为能耗、人工、设备折旧和物资等几个部分;大规模种植下的统计成本,能耗和人工分别占据20%、30%,而光照投入又占据能耗成本的50%-60%,本次比赛他们团队将重点关注能耗数据的变动情况,尤其是光照能耗数据。
上海交大“生生不息”团队成员也表示,他们希望将能耗降低40%,但不会为了追求目标值而不顾叶菜生长的速率,“我们一切都是以平衡为主”,“会寻找到最合适植物生长的理想条件”。
农业,是刻在拼多多基因里的业务底色。
“拼多多起家于农业,现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高级副总裁朱建翀就表示,“我们始终把农业作为核心战略,长期致力于利用新模式、新技术推动农业数字化发展,希望通过科技带来农业领域的革命性变化。”
这对外释放的一个信号就是:拼多多在完成消费侧购买方式变革后,要转向供给端,用技术推动农业供给侧调整,从“卖得好”朝“种得好”延伸。
拼多多副总裁陈秋也曾表示,公司从成立之初,就不断努力让农产品通过“拼”模式大规模上行,而在农产品“卖得好”基础上,平台还希望帮助农民更加“种得好”。
为此,拼多多还在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当天宣布设立一个“百亿农业科技专项”,由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担任项目一号位,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放眼国内互联网行业,计划发展农业的公司并不少,但像拼多多一样肯在农业技术上大手笔投入的却很罕见。
尤其农研产出节奏缓、商业化变现速度慢,与互联网一贯的快、卷风格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这就不得不让人好奇,拼多多此举背后的原因?
作为社交电商的典型代表,拼多多的增长动力大致会来自两方面:新增用户、强粘性的老用户。在互联网流量见顶的今天,新增用户变得越来越来,只能通过提升老用户的复购率来保增长。
而农产品这种客单价相对较低、消费频次更高的商品,自然成为留住用户的优选。陈磊接手拼多多后,将农研作为重点项目发展,极大可能就是看中了背后的“长期价值”,想要稳定供应链、推动平台成交增长。
不过,相较传统种植方式,植物工厂成本很高。郑建锋以生菜为例说明,普通种植的生菜,每100克大约1-2元,植物工厂的产品可能要达到8元,团队现在已经将能耗持续降低至每100克耗电仅一度。
按照上海最低电价0.617元/千瓦时(年累计使用电量不超过3120度)的价格,每1千克生菜仅电费成本就达到6.17元,总成本或超过20元;而在某生鲜电商平台,上海杨浦曲阳商务中心店在售生菜400g价格4.79元,1千克价格则是11.98元,明显低于植物工厂。
某生鲜电商平台上海杨浦曲阳商务中心店生菜售价
高昂的成本,成为了植物工厂农产品登上老百姓餐桌的“拦路虎”。
如何利用AI技术、算法等科技手段,在封闭空间以更低的能耗,更短的生长周期,种植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的蔬菜,就是“多多农研大赛”试图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