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道Hyper | 杨元庆:联想即将率先发布AI PC
作者:周源/华尔街见闻
ChatGPT的问世,将AI技术的实际应用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GenAI(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成为当下上下游公司的市值推手;同时,这也真正让大众感知到GenAI的魅力,激发了业界巨头罕见的技术推进共识和商业化热情。
4月1日,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联想集团2024/2025财年誓师大会上称,4月18日,将在上海举行Tech World联想创新科技大会,具备5大特征的真正意义的AI PC将在中国市场率先面世。
AI PC是什么?搭载一颗AI PC专用处理器就是?AI PC处理器和传统PC的CPU相比,有哪些不同?为什么芯片制造商要采用全新架构?
杨元庆说,AI PC具有五大特性。联想从内嵌个人大模型的压缩技术到使用自然交互的智能体,再到个人知识库;从包含CPU、GPU、NPU 的本地异构AI算力,到用户数据与隐私安全屏障,再辅以开放的AI应用生态等方面,都具备相关优势。
杨元庆曾对华尔街见闻表示,AI PC是全新品类,与原有PC系统并不兼容。对于这个全新品类,惠普、戴尔、苹果、联想和华硕等等下游终端商,对其上游的硬件出现的技术变化,有何反应?为什么PC会成为GenAI时代智能终端的先锋?
2023年10月,在联想Tech World上,杨元庆首度展示联想AI PC以及强悍的计算能力。其中,原本PC具有本地知识库的个人大模型——AI双胞胎(AI TWIN)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2024年4月1日,杨元庆在联想集团2024/2025财年誓师大会上强调,“个人AI双胞胎将能够存储海量的个人数据并进行推理,这将大大扩展我们的‘内存’记忆,推高我们的思维、判断和决策能力。AI双胞胎将超越肉身,永久留存于世,数字意义上,‘永生’或许不再是天方夜谭。”
“永生”特征,建立在AI PC强悍算力的基础上。这种算力,源自AI PC的特有的处理器结构。实际上,PC终端的上游——芯片设计商早在2023年年底就有了“集体”行动。
2023年12月14日,英特尔(Intel)发布面向AI PC的新一代Meteor Lake处理器;同年12月15日,英特尔推出的AI PC处理器“酷睿Ultra”平台,算力是上一代的8倍,目前已适配超10款国内AI大模型。
酷睿Ultra的算力架构,采用XPU策略:即CPU、GPU和NPU协同。
从Meteor Lake开始,英特尔在PC领域大规模引入Al,并为技术开发者提供软件模型和工具支持。Meteor Lake首次集成NPU,能实现PC终端更低功耗处理AI工作负载,符合AI PC发展趋势。
通过内置的NPU AI引擎,酷睿Ultra处理器能实现低延迟的AI本地计算。这意味着用户在使用PC做语音识别、图像处理、肢体语言感知等AI应用时,能享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好的使用体验。
作为英特尔的老对手,AMD抢先一步。2023年12月7日,AMD发布采用全新XDNA架构的AI PC引擎——Ryzen AI的软件平台。
Ryzen AI引擎为传统x86架构处理器做了改造。这是为x86处理器加入独立的NPU AI引擎硬件单元。正是AMD Ryzen AI引擎,创造了AI PC这一全新概念和应用。这一NPU单元,被整合进了2023年初发布的AMD锐龙7040系列PC处理器。
锐龙7040,采用x86架构。除CPU(Zen4架构),也同时也配置了GPU(RDNA3架构),此外就是Ryzen AI引擎的NPU,与英特尔酷睿Ultra的算力架构一致。
Ryzen AI引擎之所以能实现笔电脱离网络和云端,在本地执行AI工作负载,进而降低延迟和保护隐私;也能在端-云混合场景运行,于云服务器和本地笔记本之间分配任务,做协同加速,是因为源于其全新设计的XDNA 架构。
2023年12月7日,AMD官宣了Ryzen AI引擎的软件集成包,为专用创意设计软件提供加速功能;同时也发布了这个AI引擎的生态下游应用拓展范围,包括Adobe、微软、Avid、Bori SFX、OBS Studio、爱奇艺和字节跳动等等。
更重要的是AMD推出的Ryzen AI软件平台,还支持TensorFlow、PyTorch和ONNX等眼下最hot的AI大模型:开发者可藉此充分挖掘Ryzen AI引擎的强悍性能,接近无门槛地部署生成式等AI应用和加速。
AI PC的核心算力单元清一色采用XPU架构,被IDC称之为异构混合算力:主要目的是通过异构算力协同,为PC提供强劲并行计算能力。
异构混合计算,利用不同类型指令集和体系架构的计算单元组成本地计算系统,对不同的AI工作负载匹配相应的计算单元。由此,并行算力的飞跃使得PC能轻松执行复杂的AI模型推理任务,从而展现出更高级的智能性。
这就是AI PC的算力基础特性。有别于传统PC的CPU和GPU分列,缺乏NPU的算力结构。
AI PC的本质,仍然是PC。那么,PC在未来的AIGC时代,有什么价值?会承担何种角色?PC比XR或智能手机更重要?
1975年6月9日“我在键盘上按了几个键,然后就被震惊了!”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沃茨尼亚克说,“那些字母都显示在了屏幕上。”沃茨尼亚克在那个星期天的举动,被认为是PC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后来,沃茨尼亚克说,“那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那个键盘,是当时尚处于雏形状态的Apple I的外设,而真正意义上的PC,正源于初代Apple I的诞生。
1977年4月,刚刚于同年1月3日成立的苹果电脑有限公司,推出的Apple II,不但将苹果公司从史蒂夫·乔布斯家的车库,推向了位于繁华地段、装修豪华的办公楼,也推动苹果公司进入成立之后的第一个发展顶峰;更重要的是,这还“顺带”开创了PC产业。
从那时起,PC每一次重大产品升级,背后都伴随重大技术创新。在此过程中,PC都以其先锋角色,成为最佳技术普惠载体。
其中,PC终端厂商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将各类创新技术有效整合、创新产品、规模化交付,进一步加速普及进程。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在48年前(1975年)提出他个人生涯中那个著名的伟大抱负——“让每个家庭都有一台电脑”。这固然是比尔·盖茨的个人商业构想或人生野心,但后来的历史证明,这个构想符合技术发展的客观需求,因而在今天真正成为现实。
站在今天,回望过去近50年的半导体技术发展史,可以看到,PC不但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技术承载终端——即使在乔布斯于2007年1月9日推出初代iPhone进而开启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也没有被取代半导体技术普惠的核心终端地位。
站在同一历史节点,展望未来,那时受PC近50年技术普惠浸润的人类,真正需要的、划时代的、有能力拥抱“超级AI”的硬件,是什么?智能手机?PC?XR?笔电?还是别的什么?
基于现实考量,眼下所能看到的未来,人类需要的、具有普惠意义的超级AI终端,理应是一款支持人类创造未来想象力、探索无尽可能性的创意工具;这还应是一款能充分保护人类数据隐私、在激发AI能力的同时,还能有制约作用的全新智能设备。
从这个角度上说,智能手机不代表未来,即使落地端侧AI能力,也同样不是未来的智能终端普惠主体。智能手机和PC一样,属于同一个时代。智能手机真正的价值,在于补充了PC在移动场景中的轻应用需求,而移动重负载需求,笔电比智能手机更能满足。
以“GenAI”为代表的AI智能技术,即将、或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信息技术时代。
如同历史曾经发生过的那样,在这个新时代承担普惠技术的载体,就成本、实现路径及效率的角度看,业界将自然地从技术历史积累的成果中寻找那颗微有蒙尘的珍珠——PC,虽然外表不够性感,甚至显得有点古老,但内在,已换了灵魂。
这就是为什么,在急遽而至的未来,PC仍是AI普惠技术的第一终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