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届的优等生也扛不住了
作者 | 郑巧
编辑 | 周智宇
一个饺子12元,一份虾仁蛋炒饭85元,在消费降级的当下,多少让鼎泰丰显得有些奢侈。
就在大家抱怨“吃不起”的时候,北京鼎泰丰于近日在微信公众号上宣布,将在今年10月底关闭北京、天津、西安等地的14家门店。
闭店公告一经发布,便在朋友圈引起一阵刷屏和讨论,不少消费者表达了他们的惋惜和疑惑。
华尔街见闻了解到,鼎泰丰在全球范围内以品牌授权的方式,由多个不同公司运营。由于北京恒泰丰餐饮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期限届满且不再续展,鼎泰丰决定提前终止品牌授权。而由上海广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鼎泰丰在上海、苏州、无锡、南京、嘉兴、杭州、宁波、广州、深圳的18家门店将不受影响,继续正常运营。
一直被视作餐饮届的优等生,鼎泰丰到底怎么了?
鼎泰丰于1958年在中国台湾创立,主营小笼包及面点,曾被美国《纽约时报》评选为“世界十大美食餐厅之一”。鼎泰丰2000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2001年在上海虹桥开设了大陆首店,2004年北京分店也正式开业。
在消费升级风潮最劲的时期,想吃上鼎泰丰,通常会排上很久的队。巅峰时期,鼎泰丰一天内的翻桌率最高纪录19次,最多时有100组客人站在门外候位。
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鼎泰丰不仅门可罗雀,而且据中国台湾电视新闻报道,今年1-7月份,鼎泰丰华北14家门店初估亏损达到4480万元,大约四成的外企客人没有回流。
鼎泰丰并非没有尝试过自救。随着预制菜概念的普及,鼎泰丰推出了冷冻产品和节日礼盒,试图拓宽产品线并增加收入来源。同时,鼎泰丰在上海的门店取消了10%的服务费。
但这些策略似乎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有消费者反映,自从鼎泰丰的部分菜品改为预制菜后,他们就再也没有光顾过。
两周前,华尔街见闻在经过上海前滩太古里的鼎泰丰时也注意到,即便是用餐高峰时段,店内顾客也寥寥无几。一看菜单,一碗红油虾仁水饺的价格已经达到70元,虾仁蛋炒饭更是高达85元,酸辣汤也要52元。而一年前,这些菜品的价格分别是60元、70元和45元。
一边是菜品涨价,一边是消费降级,鼎泰丰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
北京鼎泰丰总经理杨炳坤直言,“性价比”是大陆消费者买账的关键,但不是只降价客人就会来,还要让消费者觉得物超所值。
一位在店内用餐的消费者对华尔街见闻表示,尽管鼎泰丰的价格不便宜,但考虑到其食材的品质、清洁卫生的环境,他愿意为此支付。他强调:“优秀的餐饮品牌应当通过提供上乘的食材、卓越的服务和舒适的环境,来满足消费者对中高端餐饮的期待。”
但这样的消费群体毕竟不是大多数。
有意思的是,当得知鼎泰丰要关闭的消息后,北京的鼎泰丰门店突然又变得热闹起来,许多消费者表示想要再品尝一次,担心以后在北京再也吃不到了。
不仅仅是鼎泰丰这样的中高端品牌,即使是高端餐饮品牌也感受到了压力。
此前,位于外滩十八号、人均消费1580元的高端餐厅L'Atelier 18暂停了营业。南京西路的KOR Shanghai、巨鹿路上的上海玉芝兰、Osteria生蚝海鲜餐厅,以及人均消费2300元的川菜顶级餐厅明路川等也相继宣布停业。
在过去半年多的时间里,上海已有多家高端餐饮品牌因经营困难而不得不暂停营业,有的甚至已经人去楼空。
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即年营收达到200万元及以上)的餐饮业利润总额为1.8亿元,同比下降了88.8%,利润率仅为0.37%。中国烹饪协会也指出,今年上半年,餐饮品类竞争激烈,开关店率高,餐饮行业出现了收入增长利润却不增长的现象。
消费者越来越意识到,不是米其林吃不起,而是别的店更有性价比。餐饮企业也逐渐认识到,单纯依靠米其林星级、奢华体验或首店效应等“表面文章”已不足以吸引食客心甘情愿买单。
随着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极致的性价比”,高端餐饮业也在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试图通过推出更划算的团购套餐等方式来吸引顾客。截至6月,上海66家黑珍珠餐厅已在美团平台上推出了超200种团购套餐,相关套餐订单量月均同比增长3.7倍。
红餐大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里,上海人均客单价在500元以上的餐饮店占餐饮总门店数量的1.35%,约有2700多家。而到今年7月,这个数字已经减少了1400多家,门店萎缩过半。
在餐饮业的激烈竞争中,鼎泰丰的关店并非个例。面对市场的变迁,即便是曾经的行业翘楚也必须不断调整和创新。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只有不断适应和进化,才能在餐饮业的舞台上长久地站立。正如诗人里尔克所言:“没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