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道Hyper | iPhone 16:“颠覆”认知
作者:周源/华尔街见闻
曾被誉为科技界春晚的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在2024年这次,“颠覆”了以往认知。
9月10日凌晨,苹果的这场发布会如期举行。但在当天,国内对这场发布会的关注度极低,甚至有业界人士在9月10日下午问,“iPhone 16到底发没发?怎么没人聊?”有更多人表示,(苹果)发布会平淡无奇,“白熬一场夜,亏到了姥姥家”。
6月10日苹果WWDC 2024上“预热”的苹果AI(Apple Intelligence),此次也没有发布惊艳应用,与国内厂商相比,不但没有显著优势,而且“竟然”亦步亦趋,这还是以“颠覆式创新”独步江湖的那个苹果吗?
可即使如此“落后”,苹果iPhone 16系列的这些AI应用,中国用户也还要到2025年才能体验,故而也没啥好多谈的。
至于硬件设计最大的升级点——“空间运算平台快捷键”(一键拍照),完全违背了当年史蒂夫·乔布斯的极简主义设计思想,可玩性和实用性也不高,没必要花时间详细解释。
资本市场对苹果这场发布会的反应,也极为冷淡:9月10日,苹果股价小幅下滑0.36%至220.11美元。
那么,iPhone 16系列和上一代相比,就没丝毫进步吗?那倒也不是。本代高阶机型的进步主要集中在视频拍摄,其中的收音技术具有行业领先的混音功能。
具体来看,本代苹果当家机型的高阶版,搭载了A18 Pro主芯片的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Max机型,视频功能有巨大提升:能录制4K 120fps的慢动作视频,可逐帧调整4K 120fps杜比视界视频,实现影院质量的调色。
同时,无需用户设置帧率,也能在拍摄完成后直接通过图库调整播放速度,无需使用剪辑软件,即可随意选择所需效果。
与视频配合的收音技术,此次苹果推出了一种混音功能:在嘈杂场景,比如快餐店,这种技术能识别并分层抽离对话音源,同时提供三种不同选项。
这些选项包括能单独提取人声的IN-FRAME模式、具有录音室效果的STUDIO模式以及适合电影制作的CINEMATIC模式,这为专业摄影师的拍摄提供了高度的工作便利,大幅简化后期制作流程。
但从技术上看,苹果混音技术识别并抽离同一嘈杂环境中不同音源的能力,国内的“未来智能”公司(科大讯飞孵化公司)早已实现,并且有大规模量产落地的智能终端,比如iFLYBUDS系列办公耳机。不同之处是未来智能将这种技术用在了音频终端,而苹果用于智能手机的视频拍摄。
就这种“创新”能力,实在与苹果的江湖地位不匹配。
最近开始步入危亡边缘的英特尔,江湖人称“牙膏厂”,可苹果这次连牙膏都没挤,比如存储空间,起步还是128GB,与前代相比,没任何变化,那些可见的升级,基本上,对大众来说,很难感受到有什么不一样。
苹果iPhone 16系列另一项升级就是将A16主芯片换成了A18(用于iPhone 16和iPhone 16 Plus)和A18 Pro(用在了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 Max)。
苹果CEO库克对此充满骄傲。库克说,“我对新一代iPhone感到十分兴奋,它彻彻底底是为苹果智能及各种突破性功能打造。iPhone 16的处理器相比iPhone15向前飞跃了两代。”
看来库克的要求很低,这就感到十分兴奋了?难怪此次发布会没啥亮点。
就苹果公司对iPhone 16系列具备的AI能力和技术逻辑框架表达来看,国内安卓玩家显然更为领先:比如荣耀终端在今年3月提出的“荣耀AI四层架构”,到了6月10日,苹果提出的Apple Intelligence技术思想,与荣耀的这个AI技术架构的技术思路如出一辙。
有用户认为,A18和A18 Pro的Core ML框架,比国内这些用高通骁龙8gen3或联发科天玑9300主芯片的安卓手机商,在AI方面的技术能力,领先至少2-3年。
看来这个Core ML很先进?
Core ML,2017年6月于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首次推出。这是一个机器学习框架,允许开发者在iOS、macOS、watchOS和tvOS应用程序中集成机器学习模型。
Core ML旨在优化设备上的性能,通过利用Apple芯片、最小化内存占用和功耗,实现高效的模型运行。通过这个框架,模型能在端侧运行,无需网络连接,这有助于保护用户数据的私密性和提高应用程序的响应速度。
苹果生态技术开发者能用Core ML提供的API和工具,将预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或自己训练的模型集成到应用程序中,以实现各种智能功能。
看上去确实不错,但对于用户的意义,不是说框架技术多领先就行,而在于,苹果推出了什么样的、具备场景高频应用价值的AI功能。如果没有这个前提,那么技术再领先,也没有实际商业价值。
因此,仅仅具备用户无法感知的“先进”技术,却没有勇气和能力探索全新的创新价值,满足以依赖过时的策略和观念,不求新,只求稳,那么诺基亚,就是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