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海市国资委组织加密货币与稳定币党组学习会。

市场之前预期国内仅香港展开试点工作。但上海可能会在政策上高度对齐,打造国内金融科技高地。一股稳定币的行业新浪潮正在向我们涌来。

*本文内容由见闻研究团队原创,投资者可以添加微信号“jwzhujiao7”领取7天会员体验资格,并加入会员投研交流群,和研究团队一起发掘全球市场机会*

7月10日,上海市国资委党委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围绕加密货币与稳定币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开展学习。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贺青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第四督导组组长王治平到会指导。市国资委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出席。

从通报的情况观察,学习会的规格非常之高,这也意味着市里对于新金融发展趋势的重视程度。会议由今年刚重组完成的券商航母国泰海通进行报告。


贺青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精神,坚持创新驱动,保持对新兴技术的敏锐感知,加强对数字货币的研究探索。坚持产数融合,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资产数字化等领域的运用。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前几天,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在2025年陆家嘴论坛发言,针对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等新型技术,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和稳定币的蓬勃发展。中国香港即将在8月1日实施《稳定币条例》,成为国内开行业先河之高地。作为国内的金融中心,上海势必会在政策、监管、激励等多个维度上打造领先性样本。因此我们认为,市国资委这次学习会,或许标志着国内稳定币技术和政策的推广即将进入探索期和试点期,值得期待。 

国家金融研究发展室昨日发文,《可以考虑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与香港同步推动相关人民币稳定币的创新探索工作》。考虑到这篇文章的发布时间与国资委的学习会同步,这或许意味着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推动,是由央地两地同步协力推进,未来的支持力度和探索速度可能超市场预期。


由于人民币业务本身存在“离岸”和“在岸”的双重属性,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试点中心,上海自贸区也应该可以探索在岸人民币的稳定币试点。这个新趋势和过去几年央行一直力推的数字人民币存在异曲同工之妙,从大的政策上完全符合监管机构过去几年的技术和政策储备。本质上,稳定币技术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战略统筹、主动监管、协同推进。

安排境内外的双重人民币稳定币体系,有效加强CNYC(在岸稳定币)与CNHC(离岸稳定币)的交换与互通机制,可以成为强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石。CNYC主要用于补充和增进跨境贸易与商务活动的支付结算效率,进一步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大支付份额;CNHC可以进一步强化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地位,合规试验链上金融活动和大宗商品等交易结算活动,尤其是结合人民币购买港股等突破性创新试点,可以有效增强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定价权和影响力。

当然,正如国际清算银行所提醒,稳定币当前在单一性(singleness)、弹性(elasticity)和完整性(integrity)三大关键标准上仍存缺陷,试点、改革、探索都需要严控风险、循序渐进、规模适度。但和美元稳定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对于人民币来说是一种历史必然的使命和新的机遇。

香港8月1日的稳定币条例即将生效,我们可以“管中窥豹”,从离岸的模式中找到清晰的产业受益者。

摩根大通和国信证券研报指出,香港的稳定币发行方、持牌虚拟资产交易所及相关金融技术服务商将构成直接受益者。这是一个规模已经超2300亿美元的全球市场,合规化将为产业加速发展带来巨大机遇,未来有望挑战万亿美元规模。


目前,稳定币总计分为以下四类——

①链下型(法币本位):以真实世界资产(如美元、美债)为信用担保,1:1发行,如USDT、USDC。这是当前市场的主流,也是香港监管的核心对象。国内资本市场目前的主题投资关键词是RWA——Real world assets,即是法币本位的思维产物。未来可能包括房产、园区等真实资产均可上链;

②链上型: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抵押加密资产(如比特币)发行。这类别的抵押物价格波动较大,相比于法币的竞争力稍弱;

③商品稳定币:目前有和黄金挂钩的稳定币Tether Gold,具有实际黄金资产支撑‌。该机构声称拥有80吨黄金作为底层资产,但可能存在一定风险;

④算法型:依靠算法和市场套利机制稳定币值,如曾经的UST,峰值曾接近200亿美元,但现已清算,凸显了其高风险性。这类稳定币缺少抵押物,交易方随时可能抽身而去。 

香港金管局其实在2024年就推出了“稳定币发行人沙盒”,目前主要由——

①渣打银行、安拟集团与香港电讯组成的合资公司,计划发行挂钩港元稳定币HKDG。模式类似于USDT。

②京东币链科技,计划发行挂钩港元稳定币JD-HKD,聚焦跨境支付和供应链金融。

③圆币创新科技,计划与Cobo、连连国际合作发行HKDR,聚焦DeFi和跨境支付。此外,蚂蚁集团旗下的蚂蚁数科与蚂蚁国际也已明确表态将在香港申请牌照。

其次最近市场关注度高的国泰君安国际等拿牌照金融机构,需要和交易所分润,因此在未来的产业竞争过程中,谁能掌握大量的零售客户基础和先进基础设施,谁才能在稳定币的浪潮中分得一杯羹。并且我们从各家券商的公告中可以窥见,大量的券商均可向交易所申请席位,其稀缺性和价值要弱于发行方。

最后基础设施提供商。整个稳定币生态需要底层技术支持。比如为发行方远比科技提供储备技术托管的众安银行、为Circle等发行方提供底层资产管理的贝莱德、为KYC、支付、区块链安全等提供技术的服务供应商,均可在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受益成长。

2025年6月19日,沪港两地共同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方案》,其中明确“一是深化互联互通的新措施;二是突出对内地企业“走出去”的支持;三是推动标准对接和金融创新 ”。因此,无论从哪一层面的信号意义来看,上海作为内地第一个稳定币推广和试点的高地,可以说是板上钉钉了。

一股新的产业浪潮正在向我们每一个市场交易者涌来。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