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990年代日本互联网股票“飙升”为例,美银美林:中国AI行情还有空间,但是....
本文作者:龙玥
来源:硬AI
全球AI热潮之下,中国AI板块炙手可热,却也引发了市场过热的担忧。
9月3日,美银美林在发布的最新《全球股票波动率洞察》报告中指出,中国AI股票的涨势正在加速,但从波动率等关键指标来看,此轮行情尚未展现出资产泡沫顶峰的典型特征,这意味着其仍有进一步上涨的潜力。
但鉴于中国AI概念股供应相对有限,若散户“错失恐惧”(FOMO)情绪蔓延,大量资金追逐少量股票推升泡沫风险,市场可能出现类似90年代日本互联网泡沫的极端飙升情况。
自7月以来,寒武纪股价已实现超过146%的涨幅。本周初,科技巨头阿里巴巴也公布了三位数增长的AI相关收入,并一度带动股价开盘上涨18%。这一系列积极信号使得中国AI行情持续升温。
但报告指出,当前中国AI股的上涨并未伴随典型的泡沫晚期特征。其追踪了一个包含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寒武纪等在内的中国AI股票组合,数据显示,该组合在2025年实现了74.0%的惊人回报,但其3个月已实现波动率(Realized Volatility)为48.4%,反而低于2024年的52.1%。
当前市场的波动率水平尚未达到资产泡沫见顶前期的典型模式。分析师说道,“波动率表明我们尚未看到资产泡沫晚期的模式……中国AI行情可能还有很大的运行空间。”
这意味着,尽管部分股票涨幅显著,但从整体波动率来看,中国AI热潮仍处于相对早期阶段,未来或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报告还强调,自今年1月以来,尽管中国面临多重经济和宏观挑战,但对AI行业的看涨情绪使得做空中国股票变得颇具挑战且可能为时过早。
然而,美银美林同时提醒,中国AI市场存在重演1990年代日本互联网泡沫的风险。
当年日本互联网泡沫之所以比美国更为极端,部分原因在于日本国内互联网股票的供应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例如,软银在一年多时间内飙升逾3000%,波动率高达98%;而日本甲骨文(Oracle Japan)的涨幅也超过了美国甲骨文(Oracle)的两倍,展现出更强的本土泡沫效应。
报告分析认为,如果中国散户投资者的“错失恐惧”(FOMO)情绪在中国AI领域蔓延,而国内AI股票的供应又不足以满足这种需求,可能会导致类似甚至更极端的市场动态。
此外,中国投资者通过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额度进行境外配置受到限制,可能进一步加剧这种境内供需不平衡。历史经验表明,当过多的资金追逐过少的股票时,可能加剧市场的不平衡,泡沫化风险将急剧升高。
另外,报告还提醒了一个监管问题,其认为当市场出现“过度的非理性繁荣”时,监管或将出手打压投机行为。不过,报告也强调,任何试图给市场降温的举措,很可能只会在泡沫已经形成并有充分证据之后才会出现。
美银美林建议,在AI泡沫进一步膨胀的长期趋势下,短期回调风险依然存在且属于正常现象,可考虑通过固定行权、低偏度对冲策略来规避风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AI”,关注更多AI前沿资讯请移步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