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阅读更多请登陆www.awtmt.com或华尔街见闻APP。

作者|潘涛 编辑|罗丽娟

显然,“李书福造手机”还是在行业内外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9月28日,根据湖北发布和吉利控股集团官方微博的公布,有如下关键信息:李书福正式进军手机领域,项目总部落户湖北武汉;定位高端智能手机,服务全球市场;同时在汽车智能化等方面互相赋能,实现协同。

李书福造手机的消息公开后,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大量讨论,大部分网友并不看好。“无异于送死”,“自杀项目”,类似的评论充斥在吉利官微评论区。

对此,业内也对此掀起了大讨论。有观点认为,吉利是跨领域造手机是不得已之举,由于行业竞争压力和自身困局,所以希望以此破局;但也有观点认为,李书福做手机的目的在于跨屏协同,只是依附于吉利汽车的一部分,项目本身能否成功并不重要。

无论如何,在当前智能手机趋于红海的竞争格局下,姗姗来迟的吉利可能已经很难从中分一杯羹。尤其在高端智能手机领域,华为缺席后,小米、OV等实力厂商正在发起激烈争夺战。

但只要了解“狂人”李书福的创业经历,那么对其“不合时宜”地造手机或也就不会感到意外。毕竟30多年的创业中,这不是他的第一次跨界和“疯狂”。就如其公告最后所言,不止主营业务,“布局手机、卫星、飞行汽车均是吉利科技转型的重要助推器”。

至于李书福会给市场带来什么,依然让人期待。

在官宣的几天前,就有媒体曝出李书福计划造手机,且已经开始搜罗相关人才,该项目的总投资约为100亿元。当时吉利方面对外界回应称:“目前我们还没有可以对外披露的消息。”

此次消息公布,就已经确定项目总部及定位方向。显然,李书福造手机一事早有“预谋”,至少比雷军宣布造车时,做了更多的准备。

如今从手机跨界而来的造车玩家不在少数,例如小米、苹果,都已经启动了造车项目。而李书福却选择了从汽车到手机,“逆势而为”,也再一次让自己陷入争议。

在此次签约现场,李书福谈到了造手机的原因:

“未来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依法构建企业护城河已成大趋势,手机可以链接车联网、卫星互联网,打造丰富的消费场景,做强生态圈,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智能化、万物互联的多屏互动生活体验。”

如今的智能手机,早已不再局限于是打电话、发短信的通讯工具,作为随身的移动终端,大量的个人数据都沉淀在手机上。而想要把这些数据利用起来,和越来越智能的汽车产品产生协同,实现车机交互,手机是绕不开的核心。想要不被卡脖子,自造手机的确是一种可能的选择。

但从手机行业的角度来讲,李书福此时入局胜算并不高。

第三方调研机构 Counterpoint 数据显示,今年7月,国内智能手机市场vivo(含iQOO)的市场份额为24%,排名第一;OPPO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20%;小米、荣耀及苹果分列第三、第四、第五,市场份额分别为15%、13%和12%。

前五名合计占据84%的市场份额,手机行业早已成为几家巨头的游戏。况且,在李书福之前,就有不少跨界造手机的大佬,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红衣教主周鸿祎2012年开始探索手机业务。为了加快进度、拉拢资源,360和华为、海尔展开合作,并投资入股了酷派,但此后推出的多款手机几乎都石沉大海,没有什么声量。

董明珠也曾做过手机梦,“我要做手机,分分钟,太容易了。”格力在2015年启动手机项目,几年以来,格力先后推出了6款手机,但销量都惨不忍睹。董明珠曾放话超过小米手机的豪言,成了一句玩笑。

且关于高端智能手机定义,并非价格高即为高端机。有资深手机领域人士认为,高端机的核心还是产品背后的群体以及市场认知。即便国内厂商小米、荣耀、OPPO、vivo等都有意争夺高端市场,但目前看来,国内能称之为高端机,并与苹果抗衡的品牌,只有华为。

珠玉在前,李书福难免遭受质疑。

实际上,李书福造手机的野心或许和另一个狂人马斯克更为类似。近期有报道称,特斯拉将要打造的这款手机名为Model π,除了在设计上采用特斯拉独有的技术,包括后盖部分的光致变色技术之外,这款手机还具备一些黑科技,例如可与Space X的星链高速卫星互联网连接,上下行速率可达210Mpbs;脑机连接功能,用来代替人脑损伤所失去的一些功能等。

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耕耘多年,去年全球销量接近50万辆,而李书福刚刚在2020年遭遇了蓝色吉利行动计划的失败。

和马斯克相比,在智能汽车方面的技术储备上,李书福并不能为其手机业务带来多少积累。

实际上,这并不是李书福第一次跨界和不被看好,“狂人”的称号,就是因为他跨界造车而得来。

2001年,李书福、柳传志、王石等人一起出现在央视的《对话》节目中。当时李书福的造车梦同样不被人理解,甚至被认为是“可笑”的。

“世界在变,社会在变,人类在变,什么都在变,你如果说用原来老的思想,传统的观念来看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大迷宫,你怎么样在这个大迷宫里边能够走出自己道路来。”

面对质疑,李书福在节目现场如此回应。

这种笃定和他过去的创业经历不无关系。出生于浙江台州的李书福,因为3分之差无缘大学后,拿了父亲给的120块钱启动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早年,他做过照相生意,一开始只能背着相机在公园或大街上给人拍照,攒了半年钱后才租了店面,开了照相馆。

这一时期,因为偶然发现冰箱零部件销路很好,李书福也动了心思,在1984年和几个兄弟合伙办了黄岩县石曲冰箱配件厂,这一年21岁的李书福当上了厂长。

仅仅过去一年,李书福又从生产冰箱配件跨界到直接生产冰箱,1989年时,他的北极花电冰箱厂的年产值就已经超过了千万元。不过,此后由于国家对电冰箱实行定点生产制度,李书福的冰箱厂还是关门了。

随后李书福南下到深圳大学“充电”,并跑到海南投资了房地产,几乎血本无归。这段经历让李书福重新回归到制造业,回到浙江后,他萌生了造车的想法。

但这场造车梦却并不容易实现。90年代,汽车制造并不向民营企业开放,李书福只能“围魏救赵”,先造摩托。直到1999年,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曾培炎来到吉利集团视察时,他才看到了机会。

“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如果失败,就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李书福这番慷慨激昂的告白在此后被无数次提起。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夕,吉利终于获得了轿车生产资格。

除了在海南投资房地产失手,李书福似乎每一次跨界都能取到一些不错的成绩。2010年,吉利甚至上演了一次蛇吞象的奇迹,成功并购了沃尔沃。

离开央视的《对话》节目17年后,在李书福成功拿下戴姆勒9.69%的股份后,当初不看好他造车的柳传志也在一次论坛上坦承,自己当初错看错了。“今天,‘疯子’ 买了沃尔沃,又成了奔驰大股东,这不是给中国企业家长脸吗?”

过往的成功经历,无疑会给人的性格带来更多笃定。

在燃油车向新能源转型的事情上,李书福也展现了自己的激进。

2015年,伴随“蓝色吉利行动”新能源战略发布,吉利推出旗下首款纯电动汽车——帝豪EV。

当时新能源汽车方兴未艾,蔚来汽车刚成立、特斯拉还是中国市场的“新面孔”,而吉利汽车掌门人李书福已经要all in新能源。与百度、富士康、腾讯合作、投资FF等,李书福的动作一个接着一个。

不过,即便是连续成功的狂人,也不一定每次判断都能做对。

李书福曾在2018年定下蓝色吉利行动的核心目标:“到2020年吉利汽车90%以上都是新能源汽车。”但理想比现实丰满,几年过去,吉利的目标没能实现,数据显示,吉利新能源2020年的销量为7.29万辆,只占吉利全年总销量的5.5%。

且放在市场中看,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Top 10排名中,吉利旗下品牌均未上榜。

如今,吉利正处在转型新能源的关键时期。

“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失败后,李书福感叹道:“虽然没有如期完成,但也不奇怪,这不是战略方向错误,也不是战略执行失败,而是历史时机没有成熟,外部战略条件没有形成。”

今年2月,他再提“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并将此一分为二。

计划一是主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其中90%是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10%左右是传统节能小排量汽车;计划二则是组建全新的纯电动汽车公司,主攻纯电动智能汽车。

自2018年以来,由于车市寒冬到来,包括重庆力帆、一汽夏利等车企在内,诸多汽车品牌接连倒下。吉利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其营收在2019年开始下滑,2020年又受到疫情影响。

转型新能源会带来阵痛,却是必经之路。相比之前的激进,李书福的新计划似乎又显得太过保守,

为了实现转型,吉利此前规划过多个纯电品牌,例如几何、枫叶,还有沃尔沃旗下的极星,试图减轻风险。且这些电动车产品均选择“油改电”思路。

中信证券汽车分析师李凯蒙认为,为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车企首款电动车产品采用油改电的方式,是能够被理解的。但2020上市的车型仍采用“油改电”思路,便“不那么有诚意”。毕竟“油改电”的产品多数存在续航短、充电慢、底盘不稳定、操控性差等短板。

这也或多或少影响了几何在C端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

2021年3月,吉利汽车对外宣布推出全新新能源品牌极氪。极氪品牌在发布的同时就推出了首款车型极氪001,该车型当时在市场上引起了消费者的强烈反响。开启预定两个月后,极氪在6月15日便宣布停止接受意向金,并告知消费者2021年的交付订单已满。该车将于今年10月份按顺序交付。

但随后该款车因为有车主爆料,未交付就涨价,“标配”变“付费选配”等,直指吉利吃相难看,引起大规模维权。

极氪001 来源:极氪汽车官网

而另一边,吉利还陷入了产能过剩的危机。吉利系列品牌的设计产能超过210万辆、领克和沃尔沃分别为36万辆和107万辆,2017年以来,吉利汽车的产能利用率从原先的85%已经下降到了60%左右,跌到了和沃尔沃同一水准。

8月18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HK.0175)发布2021年上半年财报。2021上半年,吉利汽车收入450.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净利润23.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净利润增长幅度小于营收。

具体到销量数据层面,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汽车总体销量达到630,237辆,同比上升约19%。完成全年153万辆销量目标的41%,没有过半。其中,新能源车型仅售出3.01万辆。

与此同时,吉利的飞行汽车梦和卫星梦似乎已落空。

吉利先在2017年收购了飞行汽车公司 Terrafugia,此后又在国内成立了“太力飞车”,负责项目的本土研发和生产,并宣称将在2019年开始交付。但结果很明显,跳票了。

2018年,吉利开始在航天领域布局,成立了时空道宇,打造其“天地一体化”的出行生态。该公司曾宣称将在2020年内发射两颗低轨卫星,但2021已行至下半年,这项计划同样迟迟没有下文。

转型新能源以及打造“未来出行”生态,吉利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如今,李书福又做起了手机梦。

在公布造手机消息后,港股吉利汽车当日股价涨幅一度涨超3.5%,截至收盘每股收报22.45港元,涨幅为2.28%。而在此前近14个交易日以来,吉利汽车股价跌幅约为20%。

虽然从财务方面来看,吉利控股2021年半年报显示,期末现金流及现金等价物余额高达千亿元,相比投入手机的100亿元,拿出这笔资金并不在话下。

但手机行业早就不是有钱就能办事的阶段了,软件生态至关重要。尤其在供应链中,如今大量电子器件短缺,特别是芯片。而在这方面,吉利甚至没有什么积累和话语权,吉利想要打造的,还是高端手机。

万联证券报告指出,智能手机创新力已行至中场后期。虽然以消费互联网为代表的垂直内容创新使用户手机的APP数量与日俱增,由此对处理器、续航、存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用户对智能手机终端的热衷度却呈下行趋势,与其缺乏颠覆性创新息息相关。在物联网场景的逐步展开下,移动互联网亟待向下一个大流量智能终端转移,智能汽车或是上佳选择。

由此看来,手机如果只是做为吉利汽车的附属品,李书福想造出来并无太大压力。但如果是想打造一台能够破圈儿,能够走出吉利车主用户群的高端手机,似乎不太现实。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